第十一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一、足少阴经脉
(一)循行:《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入胸中
(二)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面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
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三)主要病候
咳血、气喘、舌干、咽痛、水肿、便秘、泄泻、腰痛、下肢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症。
(四)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和肾、*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所
第二节 足少阴腧穴
足少阴肾经腧穴共27穴,左右54穴
1、涌泉 (KI1)井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跷足。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
[主治] (1)头痛,头昏,失眠,目眩。
(2)咽喉肿痛,失音。
(3)便秘,小便不利。
(4)小儿惊风,癫狂,昏厥。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然谷 (KI2)荥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精隆下方,赤白肉际。
[主治] (1)月经不调,带下,遗精。
(2)消渴,泄泻,咳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
(3)小儿脐风,口噤。
(4)下肢痿痹,足跗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太溪 (KI3)输穴 原穴
[定位]坐位平放足底,或仰卧。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1)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
(2)气喘,胸痛咯血,
(3)消渴,月经不调,阳痿,小便频数
(4)失眠,健忘,遗精。
(5)腰背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4、大钟 (KI4)络穴
[定位]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主治] (1)咳血,月经不调。
(2)腰脊强痛,嗜卧,足跟痛。
(3)痴呆,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5、水泉 (KI5)郄穴
[定位]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主治] (1)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腹痛。
(2)头昏目眩。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照海 (KI6)八脉 交会穴 通阴蹻
[定位]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 (1)痫证。
(2)失眠。
(3)咽干咽痛,目赤肿痛。
(4)小便不利。
(5)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7、复溜* (KI7)经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 (1)泄泻,肠鸣。
(2)水肿,腹胀,腿肿。
(3)足痿,腰脊强痛。
(4)盗汗,身热无汗。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8、交信 (KI8)阴蹻郄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主治] (1)月经不调,崩漏,阴挺。
(2)泄泻,便秘。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9、筑宾 (KI9)阴维郄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下方。
[主治] (1)癫狂痫证。
(2)呕吐。
(3)疝气。
(4)小腿内侧痛。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10、阴谷 (KI10)合穴
[定位]正坐微屈膝。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与半膜肌腱之间。
[主治] (1)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
(2)癫狂,膝股仙侧痛。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