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第 3 页: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
第 4 页: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性味】:味苦,性寒
【功用】:
1、均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
2、多兼能清热泻火解毒-治火毒证。
【使用注意】:苦寒多能伤胃阳,苦能伤阴,故脾胃虚寒、津液亏损者应慎用。
黄芩(根)VS黄连(根茎)VS黄柏(树皮)
质坚,色黄者佳 质坚,色黄者佳 皮厚,鲜黄者佳
【性味】:苦寒,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功用】:湿热证 (如湿热泻痢、黄疸)
气分实热证(如壮热烦渴)
热毒诸症(如疮疡肿毒)
黄芩:
(1)苦寒性三者中最小
(2)善清中上焦湿热――多用治暑温,湿温及胃肠湿热证(枯芩多清上,条芩(子芩)多清胃肠湿热)
(3)善清上焦热及肺火(枯芩、片芩体轻达上,善清肺经之火;酒炒其性上行善清上焦之火):――治肺热咳嗽多用。兼解少阳热,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
也用于咽喉肿痛,上焦热盛的壮热烦渴
(4)凉血止血(黄芩炭,炒炭存性)――用治血热出血。
(5)清热安胎――用治胎热不安。
用法: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热多酒炒。
枯芩善清肺,条芩善清大肠、下焦。
黄连:
(1)苦寒性最大, 清热、燥湿力胜
(2)长于清中焦湿热,为除胃肠湿热,治湿热泄痢呕吐之要药
(3)清热泻火力强,善清心、胃之火,兼能清肝火,用治
心亢盛之高热神昏,或心烦不眠,
吐血衄血及胃热呕吐、牙痛、消谷善饥
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引起胁肋胀痛、呕
吐吞酸,常配吴茱萸同用,如左金丸。
(4)清热解毒力强――常用治痈疮疔毒、皮肤湿疮、耳目肿痛等,尤善治疔毒。
用法:姜汁炙用清胃止呕,酒炙清上焦火,猪胆汁炒清肝胆火。炒用降低寒性。
黄柏:
(1)善清下焦湿热――多用于湿热带下(+苍术)、淋浊(+车前子)及下肢肿痛、阴部湿疹(+苦参)
(2)善泻肾火,泻火以坚阴(存阴),除热退蒸――用治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常配知母)。
用法: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泻火除蒸退热多盐水炙用。
龙胆草(根) 苦参(根)
1.苦寒
2.功用:
(1)清热燥湿—用治下焦湿热黄疸、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等。
(2)苦寒性大,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多服久服。
龙胆草:
主入肝胆,善清肝胆湿热,长于清泻肝胆实火,无论肝胆有热之目赤耳聋,或肝经热盛,热极生风之高热、手足抽搐,或肝火之头痛眩晕均有良效。
苦参:
1.长于祛风杀虫止痒,擅治疥癣、湿疮、脓疱疮、妇女阴痒。
2.且能利尿:用于小便不利。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