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五:清脏腑热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药物】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 竹叶
【功用】清心养阴, 利水通淋。
【主治证候】心经火热涎。症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或口舌生疮,或溲赤涩痛,舌红,脉数。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药物】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黄 柴胡 生甘草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证候】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 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 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配伍意义】
柴胡疏肝兼以引经,既合生地、当归 养肝体而和肝用,又防苦寒降泻抑遏肝胆升发之气。
左金丸(原名回令丸)(《丹溪心法》)
【组成药物】黄连 吴茱萸
【功用】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证候】肝火犯胃证。 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脘痞嗳气,舌红苔黄,脉弦数。【配伍意义】
重用黄连清热泻火:
一则据“实则泻其子”之理, 清心泻火,以平肝木;
二则直 泻肝火,使肝火清则不横逆犯胃;
三则 清泄胃热,使胃热清则其气自和。
少佐吴茱萸:开郁降逆,与黄连相合,辛开苦降,下气最速;并可监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
苇茎汤(《古今录验方》)
【组成药物】苇茎 薏苡仁 瓜瓣(冬瓜子代) 桃仁
【功用】清肺化痰, 逐瘀排脓。
【主治证候】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咳嗽,身有微热,甚则咳吐腥臭痰,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泻白散(原书又名泻肺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药物】地骨皮 桑白皮 甘草 粳米
【功用】泻肺清热,止咳平喘。
【主治证候】肺热喘咳证。咳嗽,甚则气急欲喘, 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清胃散(《兰室秘藏》)
【组成药物】 生地黄 黄连 当归身 牡丹皮 升麻
【功用】清胃 凉血。
【主治证候】 胃有积热证。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舌颊腮肿痛,或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配伍意义】
方中黄连、升麻君臣相配,清胃解毒,又寓 “火郁发之”之义,以除胃腑积热及炎蒸之火。
玉女煎(《景岳全书》)
【组成药物】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功用】清胃 滋阴。
【主治证候】胃热阴虚证。头痛, 牙痛,烦热于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舌红苔黄且干。并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证候,“少阴不足,阳明有余”。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功用】 解表清里。
【主治证候】协热下利。 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促(或数)。
【配伍意义】
方中 重用葛根为君,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药物】芍药 当归 黄连 黄芩 槟榔 木香 甘草 大黄 官桂
【功用】清热燥湿, 调和气血。
【主治证候】湿热痢。腹痛便脓血, 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配伍意义】
刘河间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故治以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为法。
方中官桂合归、芍(大黄)和营行血,又监制寒凉,防苦寒伤阳,冰伏湿热之邪。
大黄“通因通用”。
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药物】白头翁 黄柏 黄连 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证候】热毒痢疾。腹痛, 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者。
大肠热证 证候辨识
大肠热: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 下痢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舌苔黄腻 ---芍药汤
※ 赤多白少,里急后重,脉弦数 ---白头翁汤
※ 胸脘烦热,脉数或促 ---葛根黄芩黄连汤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