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补益剂
细目一:概述
一、适用范围
二、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补气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证候】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乏力,食少或便溏,舌质淡,脉虚弱者。
【化裁应用】
1.异功散:脾胃虚弱,症见食欲不振、 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者,加陈皮以理气助运。
2.六君子汤:脾胃气虚夹有痰湿,症见不思饮食、 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者,再加半夏以燥湿化痰。
3.香砂六君子汤: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症见纳呆、嗳气、 脘腹胀满或疼痛、呕吐泄泻者,再加香附(现代多用木香)、砂仁以理气散寒止痛。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莲子肉 山药 薏苡仁 扁豆 人参 甘草 白术 茯苓 砂仁 桔梗 (大枣)
【功用】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主治证候】脾虚 湿盛证。食少,便溏,或泻,或吐,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缓或虚缓。
【配伍意义】
桔梗,开宣肺气,通调水道,以利渗湿;又作舟楫之用,载药上行,以收“培土生金”(补脾益肺)之效。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药物】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 橘皮 炙甘草 升麻 柴胡( 无茯苓)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证候】中气不足证。
(1)气虚发热。 身热自汗,渴喜温饮,气短乏力,舌质淡,脉虚大无力。
(2)气虚下陷。 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或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舌淡脉虚。
【配伍意义】
升麻、柴胡升举清阳,协黄芪升提下陷之中气,以助升阳举陷之功。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药物】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证候】气阴两虚证。
(1)暑热、温热, 耗气伤阴证。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证。 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或虚细。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组成药物】黄芪 防风 白术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证候】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晃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者。
【配伍意义】
防风入脾而走表,既可协脾中清阳达表以实卫,又疏散风邪,与黄芪、白术相配, 补中寓散,使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三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
本方虽为止汗之方,却不用收涩敛汗之药,是“ 以补为固”之义。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药物】炒白术 山药 人参 苍术 车前子 白芍 柴胡 黑芥穗 陈皮 甘草
【功用】补脾 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证候】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晃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配伍意义】
柴胡散肝疏郁而升清;柴胡合白芍养肝体而和肝用,使肝木达则脾土自强;
黑芥穗胜湿止带。
气虚证 证候辨识
气虚:倦怠乏力,面色萎白,舌淡苔白,脉虚弱
※ ---四君子汤
※ 泄泻,苔白腻,脉虚缓 ---参苓白术散
※ 脏器脱垂;发热,脉虚大无力 ---补中益气汤
※ 汗出恶风,易感风邪 ---玉屏风散
※ 带下清稀色白 ---完带汤
※ 汗多神疲,舌干红少苔,脉虚细 ---生脉散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