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手太阳小肠经 |
第 2 页:足太阳膀胱经 |
第四节 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一、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与脏腑器官联系:小肠、心、胃;咽、目、耳、鼻。
(二)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歌决: S I 十九手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头项耳目热神志,少泽通乳经验方。
1、少泽 (Shàozé,SI1)(小肠经井穴)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取法]“少泽小指尺甲角”
[功能]增液通乳,清热利窍
[主治]
①乳房疾患:乳痈,乳少,为“通乳经验效穴”;
②高热、昏迷、中暑、癫狂等热病、神志病;
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④小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用。
[实验研究]对产后20天以内产妇针刺少泽, 结合血液化验,发现血中生乳素升高,收乳素降低。故针刺治疗产后缺乳时机的选择是满月内,越早越好。
2、后溪 (Hòuxī,SI3)(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取法]“后溪握拳节后取”
[主治]
①痛证:头项强痛、落枕、肘臂痛及手指挛急,腰脊痛,尤其急性腰扭伤。
②神志病:尤癔病。癫狂痫、惊厥、痴呆。
③督脉病:“大人癫疾,小儿惊痫”“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④头面、五官病。
[操作] 直刺0。5~1。0寸。
3、养老(Yǎnglǎo,SI6)(小肠经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取法]“养老转手髁空藏”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按捺在尺骨小头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壁,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是穴。
[主治]
① 耳聋眼花、目视不明;头痛,面痛等;
② 肩背臂肘疼痛,项强,急、慢性腰痛。
[操作]
①直刺或向上斜刺(肩周炎)0。5~0。8寸。
②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4、小海 (Xiǎohǎi,SI8)(小肠经合穴)
[定位]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取法] “小海二骨之中央”
[主治]
① 肘臂肿痛,麻木;尺神经麻痹。
② 神志病:如癫痫。
[现代研究]针刺小海穴,可使降结肠远端的顽固性迷走神经过敏现象好转,故可治疗过敏性肠炎。
[操作]直刺0。3~0。5寸。
5、肩贞(Jiānzhēn,SI9)
[定位]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
[主治]以局部近治为主:肩臂疼痛,肩周炎,肩不能举等。为“肩3针”之一。
[操作]向上或向外斜刺1~1。5寸,或向前腋缝方向透刺。不可向胸侧斜刺。
6、天宗(Tiānzōng,SI11)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
[取法] “天宗冈下窝中取”
[主治]
①局部病:肘臂外后侧痛、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
②咳嗽、气喘,胸胁胀满;
③乳癖、乳痈(多点刺或温针灸)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④落枕:指压天宗穴治疗落枕。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下面是骨板,一般不会出问题,可向旁边透刺。适宜拔罐,舒服。
注意:体位改变,肩胛冈位置随之改变一定要摸准肩胛冈边缘再进针。
7、听宫(Tīnggōng,SI19)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取法] “听宫屏前陷中央”张口取穴。
[功能] 开窍聪耳。
[主治]
①耳疾:耳鸣,耳聋,聤耳(化脓性中耳炎)。
②齿痛、面痛、下颌关节肿痛。
③癫狂痫《百证赋》“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须注意:张口进针后,不能让病人一直张着嘴,因留针时间一长,病人就难以支持,起针后会感到下颌关节痛,所以进针后让病人慢慢把嘴闭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