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其他事项
1、晕针: 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晕厥现象。
【原因】患者体质虚弱;或过于疲劳,饥饿;情绪紧张以及针刺手法过强。
【处理】立即将针全部拔出,使患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松开衣领,放低头部,轻者予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重者可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它急救措施。
【预防】对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少取穴,手法轻,并采取卧位针刺为宜;对于饥饿、过度疲劳的病人,不宜立即针刺,待患者进食或休息后方可。
2、滞针: 进针后针下沉紧,行针困难;患者感到疼痛的现象。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挛缩;或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或连续进行单向捻转以致肌纤维缠绕针身。
【处理】若精神紧张者,应先解除病人顾虑,使其放松肌肉,或留针片刻待肌肉松弛出针; 如因组织纤维缠绕针身,可轻轻将针向相反的方向捻转,待针松动后即可出针。
3、弯针
【原因】进针手法不熟练,指力不均,用力过猛或留针时体位移动,肌肉强力收缩,致使针身弯曲,针柄倾斜,不能捻转提插及出针。
【处理】体位移动者,可恢复原来体位,然后视针弯的方向,顺势将针退出;数个弯曲者,须分层退出,切忌强行拔针。
4、天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起泡或局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复方,其常用的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数十种。
5、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拔罐疗法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
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如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背腰痛、痛经等。此外,一些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和部分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