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中经络、中脏腑。
中经络者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楚;中腑则见二便闭塞不通,虽有神志障碍但无昏迷;中脏则肢体不用,昏不知人。
2、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
闭证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决之候。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等。
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二类。
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如身热面赤、气粗鼻鼾、痰声曳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绛干,甚则舌体卷缩,脉弦滑而数。阴闭有寒湿痰浊之征,如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等。
4、 辨病期
病程分为三期。急性期为发病后二周以内,中脏腑可至一个月;恢复期指发病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后遗症期指发病半年以上。
二.治疗原则▲:
中经络──平肝息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闭证──治当息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
中脏腑脱闭证──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之证──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多为虚实兼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三、证治分类:
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
兼症: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 舌脉:苔薄白,脉浮数。
病机: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丸加减(真方白丸子白附,夏星天麻香壳乌)
2、风阳上扰证主症: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
兼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
病机: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3、阴虚风动证主症: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动,甚则半身不遂等症。
兼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 舌脉: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
病机: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脏腑:
()闭证:
1、痰热腑实证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
兼症: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神识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
舌脉: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病机: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泄热,息风化痰
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加减
2、痰火瘀闭证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兼症: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 舌脉: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病机: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胜,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息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羚羊角钩藤汤加减
3、痰浊瘀闭证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兼症: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舌脉:苔白腻,脉沉滑缓。
病机: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治法:化痰息风,宣郁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温胆汤+人参、石菖蒲、制南星)
(二)脱证(阴竭阳忘)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 舌脉: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病机:正不胜邪,元气衰竭,阴阳欲绝。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恢复期: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时宜针灸与药物并进
1、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病机: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解语远志白附菖,南星天麻香草羌。)
2、气虚络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病机: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病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左归丸+地黄饮子加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