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血证具有明显的证候特征,即表现血液或从口、鼻,或从尿道、肛门,或从肌肤而外溢。出血既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又是一个常见的体征,患者及家属一般均对此高度重视,常能做到快速求医诊治。
1、鼻衄: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均可诊断为鼻衄。
2、齿衄:血自齿龈或齿缝外溢,且排除外伤所致者,即可诊断为齿衄。
3、咳血:血由肺、气道而来,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一咯即出,血色鲜红,或夹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带血。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痨等病史。
4、吐血:发病急骤,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等症。血随呕吐而出,常伴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也可为鲜红色,大便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有胃痛、胁痛、黄疸、积等病史。
5、便血: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黑如柏油样,次数增多。有胃肠或肝病病史。
6、尿血: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
7、紫斑:①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②紫斑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③重者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及崩漏。④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但以女性为多见。
二、病证鉴别
▲1、咳血与吐血的鉴别:
咳血 | 吐血 | |
病史 | 肺TB,支扩、肺Ca、心脏病等 |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 |
出血前症状 | 咽喉部痒感,咳嗽,胸闷等 |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
出血方式 | 咳出 | 呕出,可为喷射状 |
出血颜色 | 鲜红色 | 棕黑色,或暗红色,有时为鲜红色 |
血内混有物 | 泡沫和(或)痰 | 食物残渣、胃液 |
黑便 | 无(如咽下血液时可有) | 有,可在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 |
2、便血和痔疮
便血与痔疮的区别是:痔疾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的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而内科所论的便血主要是大便出血以致便色鲜红、暗红或如柏油状,便次增多。多有胃肠或肝病病史
3、尿血与血淋
尿血与血淋均表现为尿中有血,两者以小便时疼痛与否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滴沥刺痛)者为血淋。
4、紫斑与出疹
紫斑与出疹的区别是:紫斑隐于皮内,压之不退色,触之不碍手;而疹高出于皮肤表面,压之退色,触之碍手。且二者的成因、病位均有不同。
5、紫斑与温病发斑
血热妄行证的紫斑与温病发斑两者在病情、病势、预后等方面均有不同。温病发斑发病急骤,常伴高热、烦躁、头痛如劈、昏狂谵语、鼻衄齿衄、舌质红绛等症,病情险恶多变。而内科的紫斑发病较缓,常有反复发作史,有的病人虽有热毒亢盛的表现,但一般舌不红绛,不具有温病传变急速的特点。
6、★血证主要证候的鉴别:
血证以出血为突出表现,随其病因、病位的不同,而表现为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随病情轻重及原有疾病的不同,则有出血量或少或多,病程或短或长,及伴随症状等的不同。与出血同时出现的症状及体征,以火热亢盛、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证候为多见。
①热盛迫血证:多发生在血证的初期,大多起病较急,出血的同时,伴有发热,烦躁,口渴欲饮,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数或滑数等症。
②阴虚火旺证:一般起病较缓,或由热盛迫血证迁延转化而成。表现为反复出血,伴有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症。
③气虚不摄证:多见于病程较长,久病不愈的出血患者。表现为起病较缓,反复出血,伴有神情倦怠,心悸,气短懒言,头晕目眩,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弱等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