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颜面部疔疮的治疗(2020年新增)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大法,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
热毒蕴结证: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火毒炽盛证: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走黄)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二、红丝疔的治疗(2020年新增)
治疗宜清热解毒,佐以凉血活血。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
(1)火毒入络证 :患肢红丝较细,红肿疼痛。全身症状较轻。苔薄黄,脉濡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2)火毒入营证 :患肢红丝粗肿明显,迅速向近端蔓延,并伴臖核肿大作痛,全身寒战高热,头痛,口渴。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凉血清营,解毒散结。
方药 :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三、锁肛痔的鉴别诊断(2020年新增)
早期排便次数增多或便血,应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内痔出血等鉴别;指检触到肿块,应与息肉、肛乳头肥大等鉴别;肛管癌性溃疡,应与肛漏、湿疣等鉴别。
1.直肠息肉:无痛性便血,量时多时少,少夹黏液,肛门镜或直肠镜检查可见有蒂或无蒂肿物,病理检查可协助诊断。
2.溃痛性结肠炎:黏液血便,或里急后重,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或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溃疡,无明显肿物及肠腔狭窄,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痢疾:黏液血便,里急后重,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四、锁肛痔内治法(2020年新增)
及早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
(1)湿热蕴结证:肛门坠胀,便次增多,大便带血,色泽暗红,或夹黏液,或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加减。
(2)气滞血瘀证:肛周肿物隆起,触之坚硬如石,疼痛拒按,或大便带血,色紫暗,里急后重,排便困难;舌紫暗,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3)气阴两虚证:面色无华,消瘦乏力,便溏或排便困难,便中带血,色泽紫暗,肛门坠胀或伴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或绛,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四君子汤合增液汤加减。
五、锁肛痔的外治疗法(2020年新增)
(1)灌肠疗法:
1)苦参:20g,青黛10g,血竭9g,全蝎9g,枯矾6g,儿茶12g,鸦胆子5g(打碎)。将上方药物加水600mL,煎至200mL左右。从肛门插入导尿管20~30cm深,注药后保留2~3小时。每日1~2次,30天为1个疗程。
2)生大黄20g,黄柏15g,山栀15g,蒲公英30g,金银花20g,红花15g,苦参20g。方法同上。
3)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浓煎保留灌肠,每日2次,每40mL
(2)敷药法:直肠、肛管癌溃烂者外敷九华膏或黄连膏等。
六、血栓性外痔的诊断与治疗(20年新增)
血栓性外痔多发于截石位3、9点,病前有便秘、饮酒或用力负重等诱因。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肛缘皮下有一触痛性肿物,排便、坐下、行走,甚至咳嗽等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在肛缘皮肤表面有一暗紫色圆形硬结节,界限清楚,触按痛剧。有时经3~5天血块自行吸收,疼痛缓解而自愈。
血栓性外痔的治疗
1.辨证施治:血热瘀结证:肛缘肿物突起,其色暗紫,疼痛剧烈难忍,肛门坠胀。伴口渴便秘,舌紫,苔薄黄,脉弦涩。
治法: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方药: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
2.外治:用苦参汤熏洗,外敷消痔膏。
3.其他疗法:血栓外痔剥离术。适用于血栓外痔较大,血块不易吸收,炎症水肿局限者。
七、息肉痔的诊断(2020年新增)
1.临床表现
(1)症状:因息肉大小及位置高低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小的能自行回纳,大的便后须用手推回,常伴有排便不畅、下坠或里急后重感。多发性息肉常伴腹痛、腹泻,排出血性黏液便,久之则体重减轻、体弱无力、消瘦、贫血等。若息肉并发溃疡及感染,可有大便次数增加,便后有里急后重感,便后出血,伴血性黏液排出。
(2)专科检查:肛门指诊对低位息肉有重要诊断价值。可扪及圆形柔软肿物,表面光滑,活动度大,有长蒂时常有肿物出没不定的情况。肛镜下可见直肠黏膜有圆形肿物,有蒂。多发性息肉则可触及直肠腔内有葡萄串样大小不等的球形肿物,指套染血或附有血性黏液。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取活体组织行病理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能发现早期微小病变,可确定息肉的部位与数目。长期出血者可见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甚至贫血。
八、息肉痔的鉴别诊断(新增)
1.直肠癌:可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变扁变细,便血,指诊可触及坚硬不规则、活动范围小、基底粘连而压痛的肿物,指套上有脓血黏液,有恶臭味,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2.肛乳头肥大:位置在肛窦附近,质韧,表面光滑,呈灰白色,多无便血,可脱出肛外,常伴有肛裂等。
3.内痔:二者均可脱出,便血。但内痔多位于齿线上左中、右前、右后三处,基底较宽而无蒂,便血量较多。多见于成年人。
九、外科内治法之温通法(2020年新增):
用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的药物,以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为治疗寒证的主要法则
十、外科内治法之祛痰法(2020年新增):
用咸寒软坚化痰的药物,使因痰凝聚之肿块得以消散的法则。
十一、石瘿的辨证论治(2020年新增)
(1)痰瘀内结证:
颈部结块迅速增大,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但全身症状尚不明显,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解郁化痰,活血消坚。
方药: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
(2)瘀热伤阴证:
石瘿晚期,或溃破流血水,或颈部他处发现转移性结块,或声音嘶哑,形倦体瘦,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沉涩。
治法:和营养阴。
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如出现气阴两虚症状,宜益气养阴,可用黄芪鳖甲汤加减。
内容来源:医学教育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