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中医基础理论 |
第 2 页:中医诊断学 |
第 3 页:中医内科学 |
第 4 页:针灸学 |
《中医诊断学》
1.失神:分为了正虚失神和邪盛失神。正虚失神是精亏神衰的表现;邪盛失神是邪盛神伤的表现。
2..假神:临床表现为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突然精神转佳,神志清楚,或目无光彩,突然目光转亮,久病面色无华,突然两颧泛红如妆。提示脏腑精气衰竭,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3.我国正常人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是有胃气和有神气的表现。
4.五色主病: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
5.发白伴有耳鸣、腰酸者 属肾虚。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伴面黄肌瘦多见于疳积。
6.目的脏腑分属:瞳仁属肾,称为“水轮”;目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胞属脾,称为“肉轮”。
7.瞳孔散大见于颅脑损伤、出血中风病等;瞳孔缩小见于川乌、草乌、有机磷类农药及吗啡、氯丙嗪等药物中毒。
8.口唇呈樱桃红色为煤气中毒;人中满唇反为脾阳已绝。
9.斑是指皮肤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摊于皮肤,摸之不应手,压之不褪色者。疹指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者。
10.红紫辨寒热
①食指络脉鲜红者,属外感表证、寒证。
②食指络脉紫红者,属里热证。
③食指络脉色青者,主疼痛、惊风。
④食指络脉淡白者,属脾虚、疳积。
⑤食指络脉紫黑者,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
11.点、刺舌: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舌边有点刺:多为肝胆火盛。
12.新病音哑或失音多属实证,即“金实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虚证,即“金破不鸣”。
13.谵语: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症状。
14.郑声: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
15.独语:指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的症状。
16.咳声短促,呈阵发性、痉挛性,连续不 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并反复发作者,称为顿咳(百日咳),多因风邪与痰热搏结所致,常见于小儿。
17.咳声如犬吠,伴有声音嘶哑,吸气困难, 是肺肾阴虚,疫毒攻喉所致,多见于白喉。
18.呕吐呈喷射状者多为热扰神明;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为胃反,多属脾胃阳虚证;口干欲饮,饮后则吐者为水逆,多属痰饮停胃,胃气上逆所致。
19.大便泄泻臭如败卵,或夹未消化食物,矢气酸臭者多为伤食;尿甜并散发烂苹果气味者多属消渴病;病室有蒜臭气味多见于有机磷中毒。
20.寒热往来:指病人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是正邪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反映,为半表半里证寒热的特征。
21.自汗: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后尤甚的症状。多见于气虚证和阳虚证。盗汗:指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多见于阴虚证。
22.胀痛指疼痛带有胀满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多见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的病证。刺痛指疼痛如针刺之状的症状。是瘀血致痛的特点。头部、胸胁、脘腹处常见。隐痛指疼痛轻微,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是虚证疼痛的特点。常见于头、脘腹、胁肋、腰背等部位。
23.失眠:(1)不易入睡,甚至彻夜不眠,兼心烦不寐多见于心肾不交。(2)睡后易醒,不易再睡多见于心脾两虚。(3)睡眠时时惊醒,不易安卧多见于胆郁痰扰。(4)夜卧不安,腹胀嗳气酸腐多为食滞内停。
24.危重病人,本来毫无食欲,突然索食,食量大增,称为“除中”,是假神的表现之一,因胃气败绝所致。
25.口淡多见于脾胃虚弱;口甜多见于脾胃湿热、脾虚;口黏腻见于痰热内盛、湿热蕴脾及寒湿困脾;口酸多见于肝胃郁热、饮食停滞;口苦多见于肝胆火旺、心火上炎;口咸多属肾病或寒水上泛。
26.实脉类:应指有力。
滑脉脉象特点:往来流利,应指圆滑。主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
弦脉脉象特点: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等;老年健康者
紧脉脉象特点:绷急弹指,状如转索。主实寒证、疼痛、宿食。
27.浮脉类:共同特点为轻取即得。
浮脉脉象特点: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洪脉脉象特点: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主热盛。
濡脉脉象特点:浮细无力而软,主虚证,湿困。
散脉脉象特点:浮取散漫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主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28.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见下表
29.阳虚证临床表现:寒象(畏冷,肢凉)及气虚的症状。
阴虚证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30.亡阳证与亡阴证的鉴别见下表
31.风寒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鉴别见下表
32.心脉痹阻证的鉴别见下表
33.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二者均可见脘腹痞闷,纳呆呕恶,便溏,肢体困重,面目发黄,苔腻,脉濡。区别在于兼热、兼寒之不同。前者病性属湿热,故有舌质红苔黄腻,身热不扬,阳黄,脉濡数等湿热 内蕴表现;后者病性属寒湿,故见舌淡苔腻白滑,腹痛喜暖,口淡不渴,带下量多清稀,阴黄,脉濡缓等寒湿内停表现。
34.肝风内动四证鉴别见下表
35.心肝血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的鉴别:心肝血虚临床症见心悸、失眠多梦、眩晕肢麻、视力减退等。而肝肾阴虚证和肺肾阴虚证都有肾阴虚的证候,均见腰膝酸软、耳鸣、遗精及阴虚内热的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