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答疑精选题汇总
1、【方剂学】当归拈痛汤的功用是()
A.清热养阴,和血止痛
B.健脾利水,祛风止痛
C.散寒除湿,和血止痛
D.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E.温阳健脾,和血止痛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D?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D.
当归拈痛汤
【功用】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证候】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酸痛,或足胫肿痛不可忍,苔腻微黄,脉弦数。
故本题答案选D.
2、【中医外科学】某男,32岁。右下肢麻木、发凉、怕冷2年,每行走约1km需停下休息。体格检查:右下肢皮温较对侧低,色泽苍白,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诊断考虑为()
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大动脉炎
C.右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D.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E.右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A?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A.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40岁男性多见;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湿、嗜烟、外伤等病史。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于老年人,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常累及大、中动脉。
故本题答案选A.
3、【中医妇科学】关于慢性盆腔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由邻近器官炎症蔓延而来
B.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反复不愈
C.既往有急性盆腔炎等病史
D.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等症
E.多为邪热余毒残留,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A?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A.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所致。
故本题答案选A.
4、【针灸学】大肠的募穴所属的经脉是()
A.大肠经
B.小肠经
C.胃经
D.任脉
E.脾经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C?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C.
大肠募穴为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
故本题答案选C.
5、【中医内科学】寒邪内阻证腹痛的治法是()
A.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B.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C.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D.泄热通腹,行气导滞
E.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C?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腹痛的寒邪内阻证,其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方用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故本题答案选C.
6、【方剂学】患者纪某,筋骨疼痛,两足痿软,足膝红肿,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选用()
A.三仁汤
B.茵陈蒿汤
C.八正散
D.独活寄生汤
E.二妙散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E?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E.
二妙散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证候】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热下注之基础方。湿热下注,流于下肢,使筋脉弛缓,则两足痿软无力,而成痿证。湿热痹阻筋脉,以致筋骨疼痛、足膝红肿,或为脚气;湿热下注于带脉与前阴,则为带下臭秽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是为湿热之征。治宜清热燥湿。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为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湿燥脾。二药相伍,清热燥湿,标本兼顾。入姜汁调服,取其辛散以助药力,增强通络止痛之功。
故本题答案选E.
7、【中医外科学】筋瘤好发于()
A.四肢末梢
B.小腿下部
C.下肢
D.四肢或胸壁
E.以上都不是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C?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C.
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筋瘤好发于下肢,相当于西医下肢静脉曲张交错所形成的静脉团块。
故本题答案选C.
8、【中医妇科学】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
A.湿、热、瘀、虚
B.湿、热、痰、虚
C.湿、热、痰、瘀
D.痰、湿、瘀、虚
E.痰、热、瘀、虚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A?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A.
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概括起来即湿、热、瘀、虚。
故本题答案选A.
9、【针灸学】下列腧穴中,治疗汗证首选()
A.复溜
B.然谷
C.太溪
D.阴谷
E.大钟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A?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A.
复溜:【主治】①水肿、腹胀、腹泻等胃肠病证;②水肿、汗证(盗汗、无汗或多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病证;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故本题答案选A.
10、【中医内科学】腹痛之肝郁气滞证应首选()
A.小柴胡汤加减
B.四七汤加减
C.柴胡疏肝散加减
D.四逆散加减
E.逍遥散加减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C?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腹痛肝郁气滞证的治法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选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减。
故本题答案选C.
编辑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