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五行相乘?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一行过度制约或克制。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如木气过于亢盛,相对土气则不足,以致对土克制太过,称“木旺乘土”。
2.何谓五行相侮?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一行反向制约或克制,又称“反克”。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如木气过于亢盛,非但金不能克木,反而受木气所侮,称“木火刑金”。
3.何谓五行的母子相及?
五行的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皆属于五行之间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出现异常,累及其子,导致母子均出现异常。如水不足不能生木,导致木亦虚弱等。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出现异常,影响其母,导致子母均出现异常。如木不足导致水枯等。
4.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哪些?
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若肺气虚衰,兼见脾运不健者,亦可应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治法,亦称滋养肺肾法。主要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
5.如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肝气横逆,乘脾犯胄,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称为“木旺乘土”,治疗应以疏肝平肝为主。“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脾胃虚弱,肝气乘虚而入,导致肝脾不和之证,称为“土虚木乘”或“土虚木贼”,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
6.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哪些?
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
7.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是怎样的?
脏腑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故称“五脏藏精气而不泄”;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故称“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区别。
8.如何理解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上方面。心主血是指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人体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心脉自身,皆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才 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心主血的另一内涵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主要是指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于脉,经心火(即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血液。
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液通畅。心与脉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系统。心气充沛,血液则被输送到各脏腑形体官窍,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管通利为基本条件。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对血液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主导作用,故说“心主身之血脉”。
9.如何理解心主血脉与心藏神的关系?
心的主血脉与藏神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10.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是怎样的?
包括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