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主藏血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1)涵养肝气: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化生和涵养肝气,使之冲和畅达,发挥其正常的疏泄功能,防止疏泄太过而亢逆。
(2)调节血量: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根据生理需要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实现的。
(3)濡养肝及筋目: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筋目等,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4)为经血之源:肝贮藏充足的血液,为女子月经来潮的重要保证。肝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也称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是其月经按时来潮的重要保证。
(5)防止出血:肝主凝血以防止出血。气有固摄血液之能,肝气充足,则能固摄肝血而不致出血。
2.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是怎样的?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春气相通应。
3.如何理解肾阴肾阳?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能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的各种机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输布,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并激发精血津液化生为气,即促进“有形化无形”的气化过程。肾阳充盛,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温煦,其功能活动得以促进和推动,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发挥,同时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精神振奋。
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能抑制和调控脏腑的各种机能,濡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进而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调控机体的气化过程,减缓精血津液的化生及运行输布,产热相对减少,并使气凝聚成形而为精血津液,所谓“无形化有形”。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濡润,其功能活动得以调控而不亢奋,同时机体代谢减缓,产热减少,精神宁静内守。
肾阴肾阳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在人体生命过程中,肾之精、气、阴、阳与他脏之精、气、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资助和相互为用的动态关系。在病理变化过程中,肾之精、气、阴、阳与他脏之精、气、阴、阳之间又可相互影响。尤其是各脏之精、气、阴、阳不足的病变,最终必然会累及到肾之精、气、阴、阳,故有“久病及肾”之说。
4.如何理解肾的生理特性?
肾的主要生理特性是主蛰守位。主蛰,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守位是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相火与君火相对而言:君火,即心之阳气,心之生理之火,又称心火;相对于心火,其他脏腑之火皆称为相火。相火在肝肾,禀命行令,以潜藏守位为要。肾阴充足,涵养相火,相火则潜藏于肾中而不妄动。
5.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是怎样的?
肾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冬气相通应。
6.如何理解胃的生理特性?
胃的生理特性包括胃主通降和喜润恶燥。
(1)胃主通降是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胃主通降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所以,胃失通降,则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胃失和降之症。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胃气上逆之候。
(2)胃喜润恶燥是指胃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胃的受纳腐熟,不仅依赖胃气的推动,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则有助于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
7.如何理解心与肺、脾的关系?
(1)心与肺: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赖于肺气的辅助。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2)心与脾: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统血。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血液化生有源,以保证心血充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