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络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1)沟通联系作用:人体由脏腑、形体、官窍和经络构成。它们虽然各有不同的功能,但又共同组成了有机的整体活动。人体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之间的相互联系,脏腑、形体、官窍各种功能的协调统一,主要是依赖经络的沟通联系作用实现的。
(2)运输渗灌作用:经络运输渗灌气血的作用,体现为经脉作为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而具有运输气血的作用,以及络脉作为经脉的分支而具有布散和渗灌经脉气血到脏腑形体官窍及经络自身的作用。各脏腑形体宫窍及经络自身,得到气血的充分濡养,则能发挥其各自的功能。
(3)感应传导作用:感应传导是指经络系统具有感应及传导针灸或其他刺激等各种信息的作用。如对经穴刺激引起的感应及传导,通常称为“得气”,即局部有酸、麻、胀的感觉及沿经脉走向传导。就是经络感应传导作用的体现。
(4)调节作用: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联系、运输渗灌气血作用及其经气的感受和负载信息的作用,对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使人体复杂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维持阴阳动态平衡状态。
2.何谓“审症求因”?
中医探求病因,除了解发病过程中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称“辨症求因”,又称“审症求因”,为中医探究病因的特有方法,也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
3.何谓“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又称其为“六邪”。
4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是哪些?
(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称外感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又称之为“时令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多燥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暑湿感冒、风寒湿痹等。
5.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其伤人致病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故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故其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则属于风邪偏盛的“行痹”或“风痹”。“数变”指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3)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如风邪入侵,常现颜面肌肉抽掣,或眩晕、震颤、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
(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因风性开泄,凡寒、湿、暑、燥、热诸邪,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从而形成外感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证。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风邪终岁常在,故发病机会多;风邪伤人,无孔不入,表里内外均可伤及而发生多种病证。古人甚至将风邪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6.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称为阴邪。寒邪侵入后,机体的阳气奋起抵抗。但若寒邪亢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寒邪所伤。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
(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指寒邪侵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畅行不息,全赖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侵犯,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
(3)寒性收引:“收引”,有收缩牵引之意。寒性收引指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侵及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等。
7.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属阴,其性黏腻、停滞、弥漫,其侵人多隐缓不觉,导致多种病变。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侵人,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人,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因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湿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食欲减退。
(2)湿性重浊:指湿邪致病,易见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称之为“湿痹”或“着痹”。
(3)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湿病症状多表现为黏滞而不爽,如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证的小便滞涩不畅,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腻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其体胶着难解,故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等。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人体下部亦属阴,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阴位)。
8.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司呼吸,直接与自然界大气相通,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多从口鼻而人,故最易损伤肺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甚或燥伤肺络,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