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生“五邪”包括哪些内容?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病理变化。因病起于内,又与风、寒、湿、燥、火外邪所致病证的临床征象类似,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内生“五邪”由脏腑及精气血津液功能失常而产生,属内伤病的病机。
2.风气内动病机包括哪些类型?
(1)肝阳化风:多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而亢逆,或暴怒伤肝,肝气亢逆,或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阴虚不能制阳,水亏不得涵木,肝阳因之浮动不潜,升而无制,亢逆之阳气化风,形成风气内动。(2)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由于火热亢盛,化而为风,并因邪热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筋脉失其柔顺之性,而出现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等临床表现,常伴有高热、神昏、谵语等。(3)阴虚风动:多见于热病后期,津液和阴气大量亏损,或由于久病耗伤,津液及阴气亏虚所致。主要病机是津液枯竭,阴气大伤,失其凉润柔和之能,既对筋脉失之滋润,又不能制阳而致阳气相对亢盛,因而产生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少津、脉细如丝等阴竭表现。(4)血虚生风:多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则虚风内动。临床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3.何谓正治与反治?
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正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如热证见热象、寒证见寒象等,故正治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原则。正治主要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吻合的病证。由于这类情况较少见,故反治的应用相对也较少。究其实质,用药虽然是顺从病证的假象,却是逆病证的本质而治,故仍然是在治病求本思想指导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进行的治疗。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病变。“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症证。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病变。“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病变。“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病变。
4.何谓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包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