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卷面各科比例:没有做过具体统计,大概的分值:
第一单元:中基和中诊(总共约60-70),中药(30-40),方剂(30-40)
第二单元:西医诊断和内科(总共约70-80),传染病(30-35),伦理和法规(30-35)
第三单元:中医内科(70-80),针灸(60-70)
第四单元:中医外、妇、儿约各占50左右,上下相差不大。
结论:我考前也上网搜索过分值,但是说法不一,有些不准确的严重误人,和我共同参加考试的同学居然说网上查到中诊有70分,实际根本没有这多,她考了之后比较震惊。所以大家在上网查资料时必须要质疑一下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真题回顾:第一单元:中药(中基和中诊后面再写)
和甘草相反的药-海藻 注:十八反和十九畏一定要看
薄荷,升麻,蝉蜕,苦参的功效
青黛,巴豆,芦荟,鸦胆子,番泻叶的用法 题目是药的用法写出来,让你选哪个是错误的。
青蒿的功效
大黄的功效 题目考的是其凉血散瘀的作用
木瓜的功效 考的是其舒筋活络,吐血转筋的作用
防己的功效 考的是其利水作用
厚朴的功效 考的是其燥湿化痰,下气平喘的功效,用以治疗痰湿喘咳
薏苡仁的功效 考的是其除痹,排脓的作用,用以除痹,消痈
车前子的功效 注意其明目,怯痰的作用
茵陈的功效 考点是其利湿退黄的作用
佛手的功效 考点是其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的作用
山楂的功效 好像是考到过其散瘀的作用
槟榔的功效 考点是其杀虫,行气,利水
仙鹤草的功效 考点是其止痢,截疟,补虚的作用
想做点好事老天不支持啊,我刚把中药的回忆都写好了却死机了,我真是胸痹心痛,心悸癫狂了,中药下半部的回忆以后再写,先写方剂的吧。大家可能奇怪我记住这么多,我是边看复习指南边回忆考点的,所以顺序都是从前到后。
第一单元 方剂学
方剂总论部分几乎没怎么考到
桂枝汤――考点是其配伍特点,题目给你五个选项,让你选哪个不是,其中有散中有补,阴阳并治,表里同治,还有两个忘了,我选的是表里同治
九味羌活汤――考题是其主治症候:外感风寒湿邪,内有晕热
参苏饮和败毒散――共同有的药物
大承气汤――治疗阳明府实的基础方
大陷胸汤――功用:邪热逐水
麻子仁丸――功用
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题目是给出一些少阳证,让你选择
高清清胆汤――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四逆散――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半夏泻心汤――功用:寒热平条,消痞散结
清营汤――考的很八样,好像是问你五个选项中哪个不是使药的作用。
犀角地黄汤――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凉隔散――考题是君药:连翘。(这个考的好阴险)
葛根芩连汤――考点是治疗“协热下利”
理中丸――考其君药:干姜
大建中汤――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吴茱萸汤――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黄芪桂枝五物汤――好像有考到,具体忘了
阳和汤――考题是哪个药物不是它的组成,选项中有个是阿胶。
补中益气汤――考题好像是给出一些气虚下陷及发热的症状,让你选方
四物汤――好像考其主治,营血虚滞证
当归补血汤――好像考其血虚发热的主治症候
归脾汤的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炙甘草汤――题目是分别给出它的心脉失养的症候,和虚劳肺委的症候,让你从五个选项中选出方剂,两个选项都是同一个答案,其中有个生脉散是干扰
一贯煎――功效:疏肝滋阴
地黄饮子――好像是考到它的主治症候
龟鹿二仙膏――题目是和金匮肾气丸,六位地黄丸等选项放在一起,让你选哪个有补精血的作用
四神丸――组成和主治症候都要看,考的内容我忘了
桑螵蛸――题目是好像和另外一个方一起,问你共有的药物
苏合香――题目是苏合香中含有,具有重镇安神的药物是:朱砂。
至保丹――功效好像有考到,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只实薤白桂枝汤――考桂枝的作用:同阳散寒,降逆平冲。题目有些干扰选项,什么通阳止心悸之类的。
半夏厚朴汤――梅核气,比较简单的
旋覆代赭汤――原方中代赭石和旋覆花的必列,不知是2;1还是1;2,大家再看看
橘皮竹茹汤――好像给出症状,让你选方
身通逐淤汤――题目是给出周身痹痛的症状,让你选方,比较简单的
复原活血汤――功用:活血怯淤,疏肝通络
温经汤――功效,主治症候都看吧,题目具体我忘了。
黄土汤――题目是以下哪个药物中不是它的组成。
川芎茶调散――有考到,具体忘了,反正是功效主治之类的,比较常规和简单的
天麻钩藤饮――给出头痛,眩晕等一些症状,让你选方,我不知道是不是和内科题目混淆着记了。
麦门冬汤――麦门冬和半夏的比例:7:1,它的主治症候中胃阴不足的症状要看看:有呕吐,呃逆等字眼大家稍稍注意,对于做症状分析和内科题有好处的。
实脾散--考到功效:温阳健脾,利气行水
温胆汤--好像考到过功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考题是给出风痰上扰的症状,然后让你选择,比较简单的。
枳实消痞丸--考题是问以下哪个方中含有四君子的,让你选择。
乌梅丸--考到功效了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