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清热药
表3-2 清热药的功效和应用
清热泻火药 |
功效应用 |
治疗气分实热证及脏腑实热证(执业2006) | |
石膏 |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执业2004)。①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气分实热证,身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用于气血两燔之发斑发疹;用于肺热喘咳痰稠、发热、气喘;用于胃火牙痛、头痛。②收湿敛疮(煅):用于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煅石膏研末外用(执业2001,助理2005) |
知母 |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执业2004)。①清热泻火:用于气分实热证,身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用于肺热喘咳。②滋阴润燥:用于阴虚燥咳;用于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证;用于消渴证(助理2003) |
栀子 |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①泻火除烦:用于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高热等证。本品善泻三焦之火,尤善清心火,为治热病烦闷之要药。②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③凉血解毒: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④消肿止痛: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执业2006 |
夏枯草 |
①清肝火: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用于肝阴不足之目珠疼痛。②散郁结:用于痰火郁结之瘿瘤瘰疬(执业2000,助理2000) |
芦根 |
①清热生津:用于热病伤津之烦热口渴;用于肺热咳嗽及肺痈咳吐脓痰。②除烦止呕:用于胃热呕吐。③利尿,用干热淋涩痛(执业2005,助理2002) |
淡竹叶 |
①清热除烦:用于热病津伤之心烦口渴。②利尿: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及热移小肠之热淋涩痛(执业2001) |
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执业2001) | |
黄芩 |
①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所致湿温、黄疸、泄痢、热淋等各种病证。本品善清中上焦湿热,尤善清上焦肺火。②泻火解毒:用于肺热咳嗽;用于热病烦渴、面赤便秘;用于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用于邪在少阳,寒热往来。③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④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助理2006) |
黄连 |
①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用于胃热呕吐及肝郁化火的呕吐。本品苦寒,清热燥湿之力强,尤长于清中焦湿热,善清心经之火,为治湿热痢疾之要药。②泻火解毒,用于阴虚火旺之失眠心烦;用于血热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用于急性热病壮热烦躁;用于痈疮肿毒、疔毒内攻,耳、目肿痛诸证;用于胃火之中消证(执业2001) |
黄芩、黄连与黄柏的比较: (1)黄芩长于清上焦湿热而泻肺火,用于肺热咳嗽,还有止血、清热安胎作用,用于血热出血及胎热胎动不安; (2)黄连长于清中焦湿热而泻胃火,用于湿热泻痢,还有清心除烦、止呕作用,用于胃热呕吐及热病心烦; (3)黄柏长于清下焦湿热而泻肾火,用于湿热下注之带下、湿热淋、足膝肿痛等证,还有退虚热作用,用于阴虚发热(执业2004,助理2006)。 |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