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察口:见表9-8。
表9-8 查口要点及临床意义
|
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 |
口唇 |
唇色淡白—气血不足;唇色淡青—风寒束表;唇色红赤—热;唇色红紫—瘀热互结;唇色樱红—暴泻伤阴;唇白而肿—唇风;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猩红热征象 |
口腔 |
口腔黏膜色淡白—虚寒;色红—实热;口腔破溃糜烂—心脾积热之口疮;口内白屑成片—鹅口疮;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麻疹黏膜斑;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肿胀腮部无脓水流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脓水流出者为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
齿龈 |
牙齿萌出延迟—肾气不足;齿衄龈痛—胃火上炎;牙龈红肿—胃热熏蒸;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块斑点—马牙(执业2006) |
咽喉 |
咽红恶寒发热—外感;咽红乳蛾肿痛—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乳蛾溢脓—热壅肉腐;乳蛾大而不红—瘀执未尽,或气虚不敛;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白喉 |
(5)察耳:耳壳丰厚,颜色红润——先天肾气充沛;耳壳薄软,耳舟不清——先天肾气未充;耳内疼痛流脓——肝胆火盛;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漫肿疼痛——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6)察二阴:见表9-9。
表9-9 查二阴要点及临床意义
|
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 |
阴囊(男孩) |
阴囊不紧不松—肾气充沛;阴囊松弛—体虚或发热;阴囊中有物下坠,时大时小,上下可移—小肠下坠之狐疝;阴囊水肿—阳虚阴水;阴囊中睾丸肿大透亮不红—水疝 |
前阴(女孩) |
前阴部潮红灼热,常见于湿热下注,亦须注意是否有蛲虫病 |
肛门 |
肛门潮湿红痛—尿布皮炎;肛门脱出—中气下陷之脱肛;肛门裂开出血—大便秘结,热迫大肠 |
4.斑疹的辨别与临床意义见表9-10。
表9-10 斑疹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辨别 |
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 |
斑: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 |
斑色红艳,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为热毒炽盛,病在营血斑色紫暗,面色苍白,肢冷脉细—为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
疹:高出皮面,压之褪色 |
疹细小状如麻粒,潮热3~4 d出疹,口腔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麻疹皮疹细小,呈浅红色,身热不甚—风疹肤红如锦,稠布疹点,身热,舌绛如草莓—猩红热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水痘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荨麻疹 |
5.大便的望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1)正常:出生后3~4 d,大便呈黏稠糊状,褐色,无臭气,日行2~3次,称为胎粪。单纯母乳喂养之婴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执业2000/2003,助理2000/2003),日行3次左右;牛乳、羊乳为主喂养者,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执业2000/2003,助理2000/2003),日行1~2次。
(2)异常:大便燥结——内有实热或阴虚内热;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内伤乳食;大便稀薄,色黄秽臭——肠腑湿热;下利清谷,洞泄不止——脾肾阳虚;大便赤白黏胨——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大便色泽灰白不黄——胆道阻滞。
6.指纹诊查 见表9-11。
表9-11 指纹的辨证
纲要 |
临床意义 |
浮沉 |
浮—指纹浮现,显露于外,主病邪在表;沉—指纹沉伏,深而不显,主病邪在里 |
纹色 |
鲜红浮露—外感风寒;紫红—邪热郁滞(执业2005,助理2005);淡红—内有虚寒(执业2006);青紫—瘀热内结;纹色深紫—瘀滞络闭,病情深重 |
淡滞 |
指纹色淡,推之流畅—主气血亏虚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主实邪内滞,如瘀热、痰湿、积滞等 |
三关 |
纹在风关—病邪初入,病情轻浅;纹达气关—病邪入里,病情较重纹进命关—病邪深入,病情加重;纹达指尖(透关射甲)—病情重危 |
闻诊
1.啼哭声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见表9-12。
表9-12 啼哭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情况 |
表现及临床意义 |
正常 |
哭声清亮和顺,婴儿的本能 |
身体不适 |
要求满足或不适解除后哭声停止,见于饥饿、口渴、针刺、虫咬、困睡、尿布潮湿等 |
患病 |
腹痛—忽缓忽急,时作时止;咽喉水肿—哭声嘶哑,呼吸不利久病及疳证—哭声延绵而低微;口疮—哭叫拒食,伴流涎烦躁 |
2.呼吸声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1)正常:均匀调和。
(2)异常:呼吸稍促,用口呼吸——鼻塞所致;呼吸气粗有力——外感实证,肺蕴痰热;呼吸急促,喉间哮鸣者——邪壅气道,哮喘之征;呼吸急迫,甚则鼻煽,咳嗽频作——邪气闭郁;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或呛咳——常为异物堵塞气道;呼吸微弱及吸气如哭泣样——肺气欲绝。
3.咳嗽声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1)咳嗽声音清高,兼鼻塞流清涕——外感风寒。
(2)咳声重浊,痰稠——肺热痰浊。
(3)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者——燥邪犯肺。
(4)咳嗽阵作,日轻夜重,并作呕吐,咳毕有回声——顿咳(执业2002,助理2002)。
(5)咳声嘶哑如犬吠——常见于白喉、喉炎。
4.大小便的闻诊及临床意义
(1)大便:大便臭秽——湿热积滞;大便酸腐——伤食;下利清谷,无明显臭味——脾肾虚寒。
(2)小便:小便气味臊臭——湿热下注;小便清长如水——脾肾阳虚。
问诊
1.问个人史 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2.问病情 见表9-13。
表9-13 问病情要点及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 |
问寒热 |
恶寒发热无汗—外感风寒;发热有汗—外感风热;寒热往来—邪郁少阳大热、大汗、口渴不已—阳明热盛;发热持续,面黄苔厚—湿热蕴滞夏季高热,秋凉后自平—夏季热 |
问出汗 |
白天汗出多,不发热—自汗;入睡汗出,醒后自止—盗汗大汗淋漓,伴呼吸喘促,肢冷脉伏—阳气将绝、元气欲脱 |
问头身 |
头痛兼发热—外感风寒;头痛呕吐,高热抽搐—热邪入营,属急惊风头晕而兼发热—外感;头晕而兼面色发白—气血不足肢体酸痛而兼发热—外感,或邪阻经络 |
3.问大便 ①新生儿便次较多,—天有3次——正常现象;②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质地稀薄——脾不健运;③大便次数增多,赤白黏胨——湿热积滞;④大便秘结,腹部胀痛——内有实热或阴虚津亏;⑤便时哭吵——多为腹痛;⑥大便排虫——蛔虫病、蛲虫病等肠道虫症的诊断依据。
4.问饮食
(1)纳食:按时乳食,食量正常,无吐泻——正常;不思乳食,或食量减少——脾运失健;腹部胀满,伴不思饮食——伤食积滞;能食而大便不化,形体消瘦——疳证。
(2)饮水:渴喜饮冷——热证;渴喜饮热,或口不渴——寒证;频频引饮,口唇干燥——胃阴不足,津液亏耗;渴不欲饮——湿蕴中焦。
切诊
1.脉诊
(1)方法:—指定三关。
(2)基本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有力主实证,无力主虚证。
2.自门按诊的临床意义
①囟门凹陷(囟陷)——见于泻甚失水;②囟门高凸(囟填),伴壮热呕吐——肝经风火之征(执业2003,助理 2003);③囟门迟闭——肾气不足;④囟门不能按期闭合,囟门宽大,头缝开解——解颅。
活学活用
个入史询问的重点—般与疾病相结合,例如,当小儿出现脾胃病时,应特别注意询问喂养史;需要与传染病鉴别时, 应特别注意询问预防接种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