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儿科治法概要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中药内治疗法 |
2 |
1 |
0 |
中药内治疗法 |
1 |
1 |
0 |
中药外治疗法 |
0 |
0 |
4 |
中药外治疗法 |
0 |
0 |
4 | |
其他疗法 |
2 |
0 |
0 |
其他疗法 |
1 |
0 |
0 |
知识要点
中药内治疗法
1.用药原则 ①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②处方轻巧灵活;③注意顾护脾胃;④重视先证而治;⑤不可乱投补益;⑥掌握用药剂量。
2.中药用量 小儿用药与成人—般用药量的大致比例为:新生儿1/6,乳婴儿1/3~1/2(执业2000),幼儿及幼童用1/2,学龄期儿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量。
3.给药方法 包括口服给药法、鼻饲给药法、蒸汽及气雾吸入法、吹鼻法、直肠给药法、注射给药法。
4.常用内治法 见表9-14。
表9-14 内治法分类及适应证
内治法 |
适应证 |
疏风解表法 |
外邪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 |
止咳平喘法 |
邪郁肺经,痰阻肺络所致咳喘 |
清热解毒法 |
邪热炽盛的实热证,如温热病、湿热病、斑疹、痢疾、血证等 |
凉血止血法 |
出血证候,如鼻出血、齿出血、尿血、便血、紫癜 |
安蛔驱虫法 |
肠道虫证,如蛔虫、蛲虫等 |
消食导滞法 |
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证,如积滞、伤食泻、疳证等 |
镇惊开窍法 |
小儿惊风、癫痫等 |
利水消肿法 |
水湿停聚,小便短少而水肿 |
健脾益气法 |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证,如泄泻、疳证及病后体虚等 |
培元补肾法(执业2006) |
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及肾不纳气之证,如解颅、五迟、五软、遗尿、哮喘等 |
活血化瘀法 |
血瘀证,如肺炎咳喘、哮喘口唇青紫,肌肤瘀斑瘀点,腹痛如针刺等 |
回阳救逆法 |
元阳虚衰欲脱之重证 |
中药外治疗法
常用外治法、药物及适应证举例见表9-15。
表9-15 常用外治法、药物及适应证举例
外治法 |
常用药物 及适应证 |
功效 |
熏洗法 |
生麻黄、浮萍、芫荽子、西河柳—麻疹发疹初期(执业2001) |
发表透疹 |
涂敷法 |
马齿苋—痄腮 |
解毒消肿 |
罨包法 |
皮硝—食积;五倍子粉加食醋—盗汗 |
— |
热熨法 |
食盐—腹痛(执业2001) |
温脏祛寒 |
敷贴法 |
丁香、肉桂—泄泻 |
温脾止泻 |
擦拭法 |
银花甘草液、冰硼散—口疮 |
清火解毒 |
药袋疗法 |
苍术、白芷、砂仁、丁香、肉桂、甘松、沉香、豆蔻、檀香 |
辟秽解毒、增进食欲、防病治病 |
其他疗法
1.小儿推拿疗法的主要适应证 包括小儿泄泻、腹痛、厌食、痿证、斜颈等。
2.刺四缝疗法操作方法及主要适应证 四缝是经外奇穴,位置在食指、中指、环指及小指四指中节,是三阴经所过之处。
(1)操作方法: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约1分深,刺后用手挤出黄白色黏液(执业2000,助理2000)。
(2)主要适应证:小儿厌食症、疳证等,作用是解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
活学活用
小儿中药用药量的计算:成人一次煎药大约200 ml, 1岁左右的幼儿服用的药量大约是成人的1/2,所以应是100 ml 左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