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病毒性肝炎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病原学 |
0 |
0 |
0 |
病原学 |
0 |
0 |
0 |
流行病学 |
0 |
0 |
2 |
流行病学 |
0 |
0 |
0 | |
发病机制及病理 |
0 |
0 |
0 |
— |
0 |
0 |
0 | |
临床表现 |
2 |
0 |
0 |
临床表现 |
1 |
0 |
0 | |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
0 |
0 |
0 |
实验室检查 |
0 |
0 |
2 |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0 |
0 |
0 |
诊断 |
0 |
0 |
0 | |
治疗 |
0 |
0 |
0 |
治疗 |
0 |
0 |
0 | |
预防 |
0 |
0 |
0 |
预防 |
0 |
0 |
0 |
知识要点
病原学
1.甲型肝炎病毒(HAV) 属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HAV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含有HAV的粪便室温下放置1个月后仍有传染性。60℃加热1h不能完全灭活,100℃ 1 min可完全灭活,故常用煮沸法消毒。对紫外线照射、过氧乙酸、甲醛及氯类等消毒剂敏感。
2.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助理2006) 。 HBV对外环境抵抗力很强,100℃ 15分钟、121 ℃ 10分钟可被灭活,对次氯酸、甲醛及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敏感,对乙醇不敏感。
3.丙型肝炎病毒(HV) 属黄病毒属,为单链RNA病毒。本病毒经加热100℃ 10 min或60℃ 10 h或37℃96 h或1:1 000甲醛可灭活。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的单链RNA病毒,需要HBV的辅助才能进行复制,因此HDV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
5.戊型肝炎病毒(HEV) 属杯状病毒,为小RNA病毒,HEV对氯仿敏感,在碱性环境中稳定,100℃5 min可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
见表11-1。
表11-1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传染源 |
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 |
急、慢性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
急、慢性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
急、慢性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
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 |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传播。病毒随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等经口感染 |
①输血及血制品;②母婴传播;③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④性接触传播 |
①输血及血制品;②母婴传播;③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④性接触传播 |
①输血及血制品;②母婴传播;③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④性接触传播 |
粪-口途径传播。病毒随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等经口感染 |
人群易患性 |
人群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 | ||||
流行特征 |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不发达国家为高发区,常呈周期性暴发流行,新感染和发病以儿童为主 |
见于世界各地,人群中HBsAg携带率以西欧、北美及大洋洲最低,而以亚洲与非洲最高,乙型肝炎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
见于世界各地,主要为散发,多见于成人,尤以输血与血制品者、静脉药物依赖者、血液透析者、肾移植者、同性恋者等多见。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易转为慢性 |
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但主要聚集于意大利南部、南美北部、非洲部分地区、中东阿拉伯国家等,我国为低发区 |
与饮水习惯及粪便管理有关。常以水媒流行形式出现;发病者以青壮年为多,儿童多为亚临床型 |
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见表11-2。
表11-2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分型 |
临床表现 |
体征 |
持续时间 |
黄疸前期 |
多以发热起病,可有恶寒。本期突出的症状是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等消化道症状。本期末尿色逐渐加深似浓茶色 |
体征可有右上腹叩击痛 |
本期持续数日至2周,平均1周 |
黄疸期 |
巩膜首先出现黄染,继及皮肤,多于数日至2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黄疸多为肝细胞性,有的可短时表现为梗阻性黄疸 |
体征除黄疸外主要表现为肝大、压痛及叩击痛,脾也可轻度肿大 |
本期持续2~6周 |
恢复期 |
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肿大的肝脏、脾脏逐渐恢复正常 |
|
本期需数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此型较多见。起病缓慢,临床症状较轻,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有的病人可有恶心、呕吐、便溏或低热。体征可有肝脏肿大、压痛,脾也可轻度肿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