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艾滋病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病原学 |
0 |
0 |
0 |
病原学 |
0 |
0 |
0 |
流行病学 |
0 |
0 |
0 |
流行病学 |
1 |
0 |
0 | |
发病机制与病理 |
0 |
0 |
0 |
— |
0 |
0 |
0 | |
临床表现 |
0 |
0 |
0 |
临床表现 |
1 |
0 |
0 | |
实验室检查 |
0 |
0 |
0 |
实验室检查 |
0 |
0 |
0 | |
诊断 |
1 |
0 |
0 |
诊断 |
0 |
0 |
0 | |
治疗 |
1 |
0 |
0 |
治疗 |
0 |
0 |
0 | |
预防 |
0 |
0 |
0 |
预防 |
0 |
0 |
0 |
知识要点
病原学
引起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艾滋病病人和无症状HIV感染者都是传染源。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明,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能传播HIV。
2.传播途径 ①性传播:此为最常见的传播途径。②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器官和组织移植,或使用了被HIV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而传播。③母婴传播(助理2006):感染HIV的母亲通过胎盘、分娩以及哺乳而将HIV传播给婴儿。主要发生在生产过程中或怀孕的后3个月。
3.易感人群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男性同性恋者、妓女或妓男、静脉药物依赖者、A型血友病病人、性病病人、艾滋病女病人所生育的婴儿以及血清抗-HIV阳性者的配偶、性伴侣等为高危人群。
4.流行特征 目前世界各大洲均有本病流行,亚洲地区是继非洲之后第二大艾滋病疫区。
病理
AIDS的病理改变可分为2类,一是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二是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感染HIV后临床上可分为以下4期。
1.急性感染期 此期属HIV原发感染,通常在病毒复制开始阶段(感染后5d至3个月,平均2~4周)出现非特异性的急性HIV感染综合征。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及全身不适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此期可持续3~14 d,随后进入长期的无症状感染期。
2.无症状感染期 所有的HIV感染者,均有这一期。此期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病人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清中可检出病毒及抗体,有传染性,可持续2~10年或更久。
3.艾滋病前期 无症状感染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艾滋病的一段时期为艾滋病前期,又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淋巴结病相关综合征、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等。其表现为:①淋巴结肿大: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多对称,可活动,有弹性,大小为0. 5~2 cm,常无疼痛及触痛。②全身症状:病人常有全身不适,肌肉疼痛,周期性或持续性发热(执业2006,助理2006),盗汗,体重常减轻,头痛,抑郁或焦虑,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反应性精神错乱等。③各种感染:病人亦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如严重的脚癣、大疱性脓疱疮、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毛状白斑、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4.艾滋病期 此期由于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及各种恶性肿瘤。HIV感染者一旦发生并发有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典型艾滋病,则预后极差。1年病死率50%以上,4~5年几近100,平均病程1.5年。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常减少(<3.5×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至1.5×109/L以下,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2.抗-HIV检测 抗-HIV初筛试验阳性(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经确认试验(蛋白印迹法)证实,为诊断HIV感染的必要条件。
3.病毒学检查 用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骨髓、精液、宫颈分泌物、脑脊液等标本可分离到HIV,检测其抗原、核酸和其反转录酶活性,但难以作为常规。PCR检测宿主细胞中的HIV前病毒DNA,不仅可提高阳性率而且可早期诊断。
诊断
1.确诊病例 ①HIV感染者:有流行病史并抗-HIV阳性,急性HIV感染系高危人群在随访过程中抗-HIV阳转,并经确认试验证实。②艾滋病:流行病史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抗-HIV阳性,CD4+T总数<0.2×109/L或CD4+T总数(0. 2~0.5) × 109/L,找到机会感染的病原体或抗原或抗体或肿瘤的病理证据。
2.疑似病例①有流行病史及临床表现,但抗-HIV阴性。②抗-HIV阳性者所生的子女。③有流行病史,临床表现不明显,CD4+T细胞总数<0. 2× 109/L。④有口腔念珠菌感染、皮肤黏膜卡波西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隐球菌脑膜炎或进展性肺结核等,要追查抗-HIV,如阳性可确诊,反之应定期随访,做有关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检查,直至能确定或否定诊断。
治疗
(1)治疗原则: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并注意防治各种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同时注意心理治疗。
(2)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指征为,凡HIV感染者CD4+T细胞数<0.35×109/L或HIV-RNA水平>5 000拷贝/ml或CD4+T细胞数下降速率>每年0. 08× 109/L,应开始治疗。
(3)免疫治疗:可试用α-干扰素及白介素2等,似有短期疗效。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对治疗机会感染有帮助。严禁应用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
(4)机会感染与恶性肿瘤的治疗。
(5)支持及对症治疗。
(6)预防性治疗。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对无症状感染者应注意隔离并进行医学指导;对病人可送指定医院就诊、隔离、治疗;禁止感染者献血、器官等,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加强卫生检疫,禁止国外HIV感染者入境,加强对各类归国人员的检测。
2.切断传播途径 大力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尤应教育每个人洁身自爱,提倡使用避孕套。取缔卖淫、嫖娼,禁止吸毒。对献血员加强管理和筛选,严格用血及血制品指征。对可能存在HIV的标本,在采集、运送、检验过程中,要有科学的防护措施,检验结束后对残余的标本及容器和可能被污染的一切场所要严格消毒处理。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劝说HIV感染者不要怀孕,已怀孕者终止妊娠,已分娩者不喂奶。
3.保护易感人群 对接触或要接触艾滋病病人的人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医学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做好自身防护。对HIV感染者的配偶应定期进行有关检查。HIV疫苗尚在研制过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