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单元 猩红热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概述 |
2 |
0 |
0 |
概述 |
1 |
0 |
0 |
病因病机 |
1 |
0 |
0 |
病因病机 |
1 |
0 |
0 | |
辨证论治 |
0 |
5 |
5 |
辨证论治 |
0 |
5 |
7 |
考题在猩红热的“概念”、“病机”、“鉴别”、“辨证”都有涉及。
知识要点
概述
1.概念 丹痧,又称烂喉丹痧,是由外感痧毒疫疠之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糜烂、全身布发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特征(执业2001/2003,助理2001/2003)。
2.好发季节及年龄 冬春季常见,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2~8岁儿童较多见。
3.病名 中医:丹痧、烂喉痧、烂喉丹痧、疫痧、疫疹;西医:猩红热。
4.病因 外感猩红热时邪。
5.病机
(1)常证:痧毒蕴于肺胃,薰灼咽喉,内伤血络,外泄肌肤。
(2)并发心悸、水肿、痹证:邪毒炽盛,伤于心络,心神不宁,则心悸;余邪热毒流窜经络筋肉,关节不利,则痹;余邪内归,损伤肺、脾、肾,三焦通调失职,水湿内停,外溢肌肤,则水肿、小便不利(执业2000,助理2000)。
6.病位 在肺胃(执业2000,助理2000),涉及心、肝、肾及关节。
辨证论治
1.鉴别诊断 见表9-50。
表9-50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四种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助理2006)
|
麻疹 |
风疹 |
幼儿急疹(奶麻) |
猩红热 |
发热与出疹关系 |
发热3~4 d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助理2006) |
发热1/2~1 d出疹 |
发热3~4 d,热退疹出(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2006) |
发热数小时至1 d出疹 |
初期症状 |
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 |
发热,咳嗽,流涕,枕后淋巴结肿大 |
突然高热,一般情况好 |
发热,咽痛红肿、糜烂 |
皮疹特点 |
暗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发疹有一定顺序,3d左右出齐 |
淡粉红色斑丘疹,较麻疹稀少,发疹无一定顺序,24 h后布满全身 |
呈玫瑰红色的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24 h布满全身 |
鲜红点状,密集成片,皮疹先见颈、胸、腋下,继而遍及全身,颜面部潮红,而无皮疹,2~3 d遍及全身 |
特殊体征 |
麻疹黏膜斑 |
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
无 |
口唇周围苍白圈,杨梅舌,皮肤皱褶处呈线状疹 |
恢复期 |
皮肤麦麸状脱屑,有色素沉着 |
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
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
可有脱皮,无色素瘢痕 |
2.分证分类 见表9-51。
表9-51 丹痧的主症、治法、方剂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方剂 |
邪侵肺卫 |
风热重证+初起的皮疹:皮肤潮红,隐约细小红点,状如锦纹 |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
解肌透痧汤(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 |
毒炽气营 |
壮热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见疹后1~2 d舌苔黄糙,有红刺,3~4d后舌苔剥脱,舌面光红起刺,状如杨梅,脉数有力 |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 |
凉营清气汤(执业2001/2003/2005,助理2001/2003/2005) |
疹后阴伤 |
丹痧布齐后1~2 d,皮肤开始脱屑、脱皮,身热渐退,咽部糜烂疼痛减轻,伴阴伤之象 |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
沙参麦冬汤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