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症状:初起目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右胁疼痛而拒按,壮热口渴,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短少,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腑化瘀。
方药:茵陈蒿汤。
气阴耗伤证
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恍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证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保真汤或参菩白术散加减。前方功能补气养阴,兼清虚热,主治肺脾气阴耗伤,形瘦体倦,咳而短气,劳热骨蒸等;后方健脾补气,培土生金,主治食少腹胀,便溏,短气,面浮,咳痰清稀等。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补肺益脾,培土生金;北沙参、麦冬滋养肺阴;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滋肾水以润肺燥;白及、百合补肺止咳,抗痨杀虫;紫菀、冬花、苏子温润肺金,止咳化痰。
若夹有湿痰者,可加姜半夏、橘红、茯苓等燥湿化痰;咯血量多者,可加山萸肉、仙鹤草、煅龙牡、参三七等,配合补气药,共奏补气摄血之功;若见劳热、自汗、恶风者,可宗甘温除热之意,取桂枝、白芍、红枣,配合党参、黄芪、炙甘草等和营气而固卫表;兼有骨蒸盗汗等阴伤症状者,酌加鳖甲、牡蛎、乌梅、地骨皮、银柴胡等以益阴配阳,清热除蒸;如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者,加扁豆、苡仁、莲肉、橘白等健脾之品,忌用地黄、麦冬、阿胶等过于滋腻的药物。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成绩查询、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 | 搜索微信公众账号"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