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执业医师考试 > 中医助理医师 > 医学综合笔试 > 中药学 > 正文

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精析(6)

来源:考试吧 2015-08-18 14:49:31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中医助理医师题库
考试吧整理了“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精析”,以供考生备考,更多内容请关注“566执业医师”微信,或考试吧执业医师考试网。

  点击查看: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精析汇总

第六单元 清热药

  【考试大纲】

  细目一:概述要点:

  1.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2.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

  3.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栀子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栀子

  5.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

  3.下列药物的功效:秦皮、白鲜皮

  4.下列药物的用法:黄芩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

  6.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

  3.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马勃、马齿苋、鸦胆子、熊胆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

  6.金银花与连翘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草、水牛角

  3.下列药物的用法:紫草、水牛角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

  5.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 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3.下列药物的用法:青蒿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青蒿

  5.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一、概述

  1.分类、功效与主治病症清热药根据其性能,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的作用。其中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

  2.配伍方法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的虚实。若里热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者,应辅以补脾。

  3.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慎用;苦寒药物宜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使用本类药物,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二、清热泻火药

  1.石膏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甘寒,清热泻火力强,并能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证。本品善清肺热,常与麻黄等同用,如麻杏甘石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善清胃火,与升麻、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治胃火头痛,可与川芎同用。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煅石膏外用,可收湿敛疮。

  【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常与石膏同用,如白虎汤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2)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火,润肺燥,能治肺热或肺燥咳嗽。

  (3)骨蒸潮热。本品滋阴降火,常与黄柏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

  (4)内热消渴。治阴虚内热消渴,常配天花粉、葛根,如玉液汤。

  (5)肠燥便秘。常配伍生地、玄参,如增液汤。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比较】石膏与知母二药,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但石膏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并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常用于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煅石膏外用还能收敛生肌;知母则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常用于阴虚火旺证。

  3.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4.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此外用于中期引产。

  5.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6.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本品清泻三焦火邪而除烦,每与淡豆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大黄合用,如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常配车前子、滑石同用,如八正散。

  (4)血热吐衄:配黄芩、黄连、黄柏同用,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如栀子汤。

  (6)火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蒲公英配伍。

  【用法】煎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7.夏枯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可单用,也可配伍应用。

  (2)瘰疬,瘿瘤。可单用煎服或人复方用。

  (3)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

  8.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眩晕;肠燥便秘。

  三、清热燥湿药

  1.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等。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可单用或入复方。

  (3)血热吐衄。用治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配大黄,如大黄汤。

  (4)痈肿疮毒。常与黄连、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5)胎动不安。有清热安胎之功。

  【用法】煎服。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2.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尤长于清中焦邪热,并能解毒。治肝火犯胃,常与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

  (2)湿热泻痢。为治疗泻痢的要药,与木香同用以调气行滞,如香连丸;或配葛根、黄芩、甘草同用,即葛根芩连汤。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力强,可用治多种热毒病证。善清心经实火,可治心火亢盛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治胃火炽盛牙痛,可与升麻、生地等配伍,如清胃散。

  (5)消渴。治胃火盛之消渴证,常与麦冬等同用。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本品尤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常用治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痢,黄疸。善除大肠湿热以治痢,配白头翁、黄连等,如白头翁汤。

  (3)湿热脚气,痿证。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等证,常配苍术、牛膝,如三妙丸。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长于清相火,退虚热,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3)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

  【比较】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多种湿热与热毒病证。但黄芩善清上焦热邪,并善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证,兼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可用于血热出血与胎热不安等证;黄连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并善清中焦热邪,并善泻心火、清胃火,为治心、胃火热证常用之品;黄柏善清下焦热邪,多用于下焦湿热证,并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发热证。

  4.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5.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6.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病证】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7.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疔疮。为治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还可用治肠痈、肺痈。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相须为用,如银翘散。也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如清营汤。

  (3)热毒血痢。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单用浓煎有效,或配黄芩、黄连、白头翁等同用。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2.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有“疮家圣药”之称。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银花等相须为用,如银翘散。

  (3)热淋涩痛。兼有清心利尿之功。

  【比较】金银花与连翘二药,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相须为用,治疗痈肿疮毒、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但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痢,还可用于热毒血痢证;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能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并可治瘰疬痰核。

  3.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6~9g。煎服,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4.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

  (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本品能清火解毒,利咽消肿。

  5.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6.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病证】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

  适量。

  7.贯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

  8.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为治疗乳痈要药。可治痈肿疔毒、肠痈、肺痈和咽喉肿痛。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等,治热淋可配金钱草、白茅根等。

  9.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0.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痈肿疮毒。

  11.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本品以清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功,故为治疗肺痈之要药。还可用治肺热咳嗽。

  (2)热毒疮痈。常与蒲公英、金银花同用。

  (3)湿热淋证。可与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同用。

  12.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可与黄芩、马勃等配伍应用。

  (2)痰盛咳喘。常与桑白皮、桔梗配伍应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13.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14.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5.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热毒血痢。本品为治热毒血痢良药,如白头翁汤。

  (2)疮痈肿毒。

  16.马齿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17.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O.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人煎剂。治疟疾,每次lO~15粒;治痢,每次10~30粒。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

  久服。外用注意保护好周围的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

  18.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病证】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19.熊胆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弓l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五、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人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常用治温病热入营血证,如清营汤;也可用治血热出血证。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2.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治温病热入营分,如清营汤;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如清宫汤。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治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如增液汤。

  (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比较】生地与玄参二药,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但玄参泻火解毒力强,可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证;生地清热凉血作用较强,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3.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治血热出血,可与生地黄、赤芍等配伍。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青蒿等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痈肿疮毒。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4.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凉血、止血、散瘀消斑。善清肝火

  (2)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瘢瘕腹痛,跌打损伤。多配入复方使用。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反藜芦。

  【比较】牡丹皮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具有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的特点,血热、血瘀所致的病证常相须为用。同可用于治疗热人营血,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癜瘕,跌打瘀肿,痈肿疮毒等证。不同的是,牡丹皮兼辛味,清热凉血并能清透阴分伏热,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及肠痈腹痛等证。而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强,血滞诸证尤为多用,并能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肿痛。

  5.紫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

  6.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病证】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吐衄;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六、清虚热药

  1.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热病后低热不退之证,常与鳖甲、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本品退虚热,除骨蒸,常配秦艽、鳖甲、知母等。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本品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2.白薇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善清虚热,除有汗之骨蒸。

  (2)肺热咳嗽。本品清泄肺热,常与桑白皮、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血热出血证。本品清血热而止血,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同用。

  (4)内热消渴。本品泻热而止烦渴,须与生地、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比较】丹皮与地骨皮二药,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均可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证。

  前人虽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但对阴虚发热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常相须为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常用治热人营血证,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种瘀血证以及肠痈、痈疡肿毒等证;地骨皮则长于清退虚热,多用于虚热证,并能清泻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以及内热消渴证。

  4.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疳热。

  5.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比较】黄连与胡黄连二药,均能清湿热,善除胃肠湿热,可用于湿热泻痢。但黄连为毛茛科植物的根茎,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强,并长于清心、胃之火,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以及心、胃火热证等;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长于退虚热,除疳热,可用于阴虚发热与小儿疳积证等。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万题库:中医助理执业医师真题每日一练汇总

  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考点速记汇总

  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强化试题及答案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精选试题 ·智能练习
·智能评估 ·视频解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临床执业医师
共计769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18920人在学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5421课时
讲义已上传
138471人在学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2982课时
讲义已上传
24795人在学
中医执业医师
共计8422课时
讲义已上传
157826人在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1445课时
讲义已上传
3578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
2022笔试考试时间:8月20日
报名时间 2022年1月12日-25日24时
准考证打印 一般考前1周开始打印
考试时间 8月20日(笔试)
成绩查询 一般考后1-2月公布(笔试)
证书注册 拿到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版权声明:如果执业医师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执业医师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执业医师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看直播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选课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