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臁疮(简单了解)
臁疮是指发生在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常为筋瘤的后遗症。相当于西医的下肢慢性溃疡。
[辨证论治]
1.内治法
(1)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和营解毒。方药: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
(2)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祛瘀生新。方药: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加减。
第五节 脱疽
*脱疽是指发生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足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主要由于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加外受寒冻,寒湿之邪入侵而发病。
总之,本病的发生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而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其主要病机。
[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40岁男性多见;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湿、嗜烟、外伤等病史。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于老年人(50岁以上),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常累及大中动脉。
糖尿病足多伴有糖尿病病史,尿糖血糖增高,可累及大动脉和微小动脉。
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临床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每行走500—1000m后觉患肢小腿或足底有酸胀疼痛感而出现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酸胀疼痛出现。
二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人寐,患者常抱膝而坐。
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二期表现进一步加重,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或足趾发黑,干瘪,呈干性坏疽。
根据肢体坏死的范围,将坏疽分为三级:一级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部位,二级坏疽局限于足跖部位,三级坏疽发展至踝关节及其上方。
[辨证论治]
1.内治法
(1)寒湿阻络证。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药:阳和汤加减。
(2)血脉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
(3)湿热毒盛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
(4)热毒伤阴证。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方药:顾步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黄芪鳖甲汤加减。
2.外治法
外治法可引起过敏,故一期(局部缺血期)不主张使用。已溃者,应使用“蚕食法”清创。原则:病人能耐受疼痛;尽量不让伤口出血;用柔和的消毒液消毒。
对坏疽的清创处理:急性炎症期不做清创处理,炎症控制后适当清除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界限清楚后彻底清创。常用的清创方法有:“鲸吞法”与“蚕食法”。 “鲸吞法”:即在麻醉下将坏死组织从坏死组织与存货组织的分界处进行切除。“蚕食法”即在换药时视其具体情况逐渐地将能清除的坏死组织清除。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