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 止血药
【考试大纲】
细目一:概述要点:
1.止血药的选择使用与配伍方法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凉血止血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小蓟、地榆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
3.下列药物的用法:槐花 4.大蓟与小蓟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化瘀止血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三七、茜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
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三七、蒲黄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三七、蒲黄
5.三七、茜草与蒲黄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收敛止血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白及 2.下列药物的功效: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
细目五:温经止血药要点:
1.下列药物性能、功效、应用:艾叶 2.下列药物的功效:炮姜
一、概述
1.选择用药与配伍方法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本类药物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内外出血证。应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出血病因、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并进行必要的配伍,以期标本兼顾。如血热妄行出血者,应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药;瘀血内阻,血不循经出血者,应选择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者,应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气虚引起的出血,应选择收敛止血药,并配伍补气药;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则须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此外,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的用药经验,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2.使用注意“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而凉血止血药与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敛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二、凉血止血药
1.小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1)血热出血证。对血热妄行的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及崩漏,皆可应用本品。因
本品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
(2)热毒痈肿。可单用内服,也可取鲜品捣烂外敷。
2.大蓟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鹪毒消痈。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热毒痈肿。
【比较】大蓟与小蓟二药,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可用治血热出血证以及热毒
痈肿,常相须为用。但大蓟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作用较强,多用于治疗吐血、咯血及崩
漏;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散瘀消肿作用弱于大蓟,但兼能利尿,故治疗尿血、血淋为优。
3.地榆
【性味归经】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凉,有凉血止血之功,因其味苦主降,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常与槐角、防风等同用,如槐角丸。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本品能泻火解毒敛疮,为治烫伤之要药。可单味麻油调
敷,或配黄连、冰片同用。
4.槐花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目赤,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lO~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5.侧柏叶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肺热咳嗽;脱发,须发早白。
6.白茅根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水肿,热淋,黄疸;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三、化瘀止血药
l.三七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应用】
(1)出血证。本品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疗效卓著,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可单味应用,研末吞服,或配入复方应用。对创伤出血,可研末外敷。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本品能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伤科要药。可单味内服或外敷,或配其他活血止痛药同用。
此外,本品有补虚强壮的作用,民问用治虚损劳伤。
【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l~1.5g;煎服,3~10g;亦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2.茜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应用】
(1)出血证。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
(2)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本品活血祛瘀,通经络,行瘀滞,故可用于上述病证,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3.蒲黄
【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主治病证】出血证;瘀血痛证;血淋尿血。
【用法用量】煎服,3~10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比较】三七、茜草、蒲黄三药,均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治瘀血阻滞之多种出血。其中三七作用较优,不仅止血力强,化瘀力也强,为止血要药,可广泛用于内外各种出血证,同时也长于活血定痛,又为伤科要药,可用于跌打损伤和各种瘀血肿痛;茜草则能凉血化瘀止血,尤宜于血热夹瘀出血证,并能活血通经,可用于血滞经闭、跌打损伤和风湿痹痛证等;蒲黄化瘀止血并能利尿通淋,能治瘀血阻滞之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以及血淋涩痛证等。
四、收敛止血药
1.白及
【性味归经】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
(1)出血证。本品味涩质黏,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可治疗体内外诸出血证。临床尤多
用于肺、胃出血证。
(2)痈肿疮毒,手足皲裂,水火烫伤。治痈肿疮疡初起,本品能消散痈疮,对痈肿已
溃,久不收口者,本品可生肌敛疮。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2.仙鹤草
【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解毒杀虫。
3.棕榈炭
【功效】收敛止血,止泻止带。
4.血余炭
【功效】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五、温经止血药
1.艾叶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
(1)出血证。本品能温经止血暖宫,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尤宜于崩漏。常与阿胶、芍药等配伍,如胶艾四物汤。若配人大队凉血止血药中,也可用于血热出血,如四生丸。
(2)月经不调、痛经。本品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于调经,为治疗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每与吴茱萸、肉桂等同用,如艾附暖宫丸。
(3)胎动不安。为妇科安胎要药。
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2.炮姜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