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清脏腑热
导赤散
组成:生地 木通 生甘草各6g,入竹叶共煎。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方解:本方证治为心经蕴热或移于小肠所致。方中木通入心与小肠经,味苦性寒,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用以为君。生地入心肾经,甘凉而润,清心热而凉血滋阴,用以为臣。与木通配合,利水而不伤阴,补阴而不恋邪。竹叶甘淡,清心除烦,引热下行。生甘草用梢者,取其直达茎中而止淋痛,并能调和诸药,且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为佐使。
1、原方组成之后云:“一方不用甘草,用黄芩”,是为加强清心降火而设。黄芩不但能够清肺热,且能够清心火,必要之时可以用以替代黄连。
2、本方为钱乙之方,其本意是根据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快速的特点,治实证当防其虚,治虚证应防其实。后世以“水虚火不实”括之。
附方:
清心莲子饮: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炙甘草各10g,石莲肉、白茯苓、炙黄芪、人参各15g。功用: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症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肾阴不足,口舌干燥,烦躁发热等。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6g 黄芩9g 栀子9g 柴胡6g 泽泻9g 木通6g 当归3g 生地6g 生甘草6g 车前子6g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裂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方解:本证由于肝胆经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所致。治之宜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方中以龙胆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胆湿热,为君。黄芩、栀子苦寒,归肝胆三焦经,泻火解毒,燥湿清热,为臣。湿热壅滞下焦,故用渗湿泻热的车前子、木通、泽泻导湿热下行,从水道而去,使邪有出路,则湿热无留,为佐。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易伤阴血,所用的药物又有苦燥渗利伤阴之品,故用生地养阴,当归补血,使祛邪而不伤正;肝体阴而用阳,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肝气不舒,用大剂苦寒降泻之品,又可能使肝胆之气被抑,故又用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经,为佐。甘草为使,一可缓苦寒之品防其伤胃,二可调和诸药。
1、此方配伍严谨,用时最好遵用原方。
2、肝经湿热亦可造成阳痿,且青壮年的阳痿多因于此,症见阴痒,阴汗。
3、男子遗精与女子的带下有类似之处,故在用药方面亦可相互借用。
4、黄芩、丹皮为清肝火的药对,黄芩走气分,丹皮走血分。
左金丸
组成:黄连9g 吴茱萸1.5g 比例为6:1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重用苦寒之黄连为君,黄连清泻心火,心为肝之子,实则泻其子,故以清心火来实现清肝火的目的。但纯用苦寒又恐郁结不开,故又用少量辛而大热的吴茱萸,取其下气之功,助黄连和胃降逆。因有大量黄连的寒性制之,故只保留其降逆止呕的作用,而去其温热之性,“去性存用”也。
泻白散(泻肺散)
组成:地骨皮 桑白皮各15g 炙甘草3g,入粳米一撮共煎服。
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咳喘此方先。
功用: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主治:肺热咳喘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方解:本方证治为肺有伏火郁热。方中以桑白皮清泻肺热,平喘止咳,为君。地骨皮甘寒入肺,助君药泻肺中伏火,且有养阴之功,君臣相合,清泻肺火,以复肺气之肃降。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
肺气,“培土生金”之义。
苇茎汤
组成:苇茎60g 薏苡仁30g 冬瓜仁24g 桃仁9g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肺痈是由于热毒壅肺,痰瘀互结所致。方以苇茎为君,甘寒轻浮,善清肺热,为治肺痈必用之品。臣以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与君药相配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桃仁活血逐瘀,且润燥滑肠,可泻痰瘀从大便而解,为佐药。
清胃散
组成:生地 当归身各6g 牡丹皮9g 黄连6g 升麻9g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本证为胃有积热,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方中以苦寒之黄连为君,直泻胃府之火。升麻为臣,清热解毒,升而能散,可宣达郁遏之伏火。胃热则阴血必损,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当归养血和血为佐。升麻兼可引经为使。若方中重用石膏,其清胃之力更强。
玉女煎
组成:石膏15~30g 熟地9~30g 麦冬6g 知母 牛膝各5g
方歌:玉女煎用麦地黄,石膏知母牛膝尝。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方解:本方证治为少阴不足,阳明有余所致。方中石膏清胃火之有余,为君药。熟地滋肾水之不足,为臣。君臣合用,清火而壮水。佐以知母,助石膏清胃泻火,助熟地滋肾阴泻相火,麦冬清热养阴。牛膝导热而引气血下行。
芍药汤
组成:芍药15~20g 当归9g 黄连5~9g 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5g大黄6g 黄芩9g 官桂2~5g
方歌: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方解:本证为湿热雍滞肠中所致。湿热下注大肠,雍滞气机,肠中积滞不化,湿热与气血瘀滞相搏,而成下痢脓血。方中重用白芍,用其止泻痢腹痛之功。黄连、黄芩苦寒,清热燥湿,而解肠中热毒,以治湿热成痢之本。大黄苦寒,邪热祛积破瘀,泻肠中之湿热,使积滞、瘀血去,则下痢可止,此为“通因通用”之法。又以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当归柔肝和血,与大黄合用,又有行瘀之用。即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肉桂辛热,配在苦寒药中是为反佐,可防止苦寒伤中与冰伏湿热之邪。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附方:
1、黄芩汤:黄芩9g,芍药9g,甘草炙3g,大枣4枚。功用: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主治:热泻热痢。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2、香连丸:黄连二十两,用吴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木香四两八钱八分。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主治:湿热痢疾,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等。
白头翁汤
组成:白头翁15g 黄柏12g 黄连6g 秦皮12g
方歌: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高热)
方解:方中以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臣以黄连之苦寒,清热解毒,燥湿厚肠;黄柏泻下焦湿热,共奏燥湿止痢之效。秦皮苦寒性涩,收敛作用强,因本证有赤多白少,故用以止血,不仿芍药汤之大黄。四药并用,为热毒血痢之良方。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