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联系作用 1)脏腑与体表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系。
(2)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
(3)脏腑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各经都分别络属于一脏一腑。
2)某些经脉还可联系多个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问的多种联系。
(4)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
1)十二正经阴阳表里相接,有一定的衔接和流注次序;
2)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
3)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了经脉之间的多种联系。
2.运输渗灌作用 经络通行气血,可濡养脏腑组织。
3.感应传导作用 即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如针刺的“得气”、“行气”现象即是经络感传的体现。
4.调节机能平衡: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即可运用针灸等治法来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
(1)经络为病邪由表传里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外邪可通过经络从皮毛腠理而内传脏腑。如风寒袭表入里犯肺等。
(2)经络亦为脏腑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如足厥阴肝经挟胃,注肺中,故肝病可犯胃、犯肺。
2.指导疾病诊断
(1)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以分经诊断疾病。如头痛,痛在前额,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头两侧,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部及项部,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头巅顶,则多与厥阴经有关。
(2)在经络循行部位,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处,可有明显的压痛或有结节状、条索状反应物,或局部皮肤出现某些形态变化,常有助于疾病的循经诊断。如肺病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
3.指导疾病治疗
(1)针灸、按摩,可在其病变的邻近部位或经络循行的远隔部位取穴。其经穴的选取,亦是根据病属何经,再进行“循经取穴”。
(2)药物的治疗,亦以经络为通道,通过经络的传导转输而使药到病所,发挥治疗效应。如治头痛,属太阳经者可用羌活,属少阳经者可用柴胡,属阳明经者可用白芷,并可引导其他药物归入上述各经,以发挥治疗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