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四、饮食失宜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但饮食失宜或不洁或偏嗜,则又常为导致疾病发生之因,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又可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它病。
(一)饮食不节
1.过饥,则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久之则气血衰少而为病。气血不足,则抗病力降低,亦易继发它病。
2.过饱,则摄食过量,脾胃运化无权,可导致宿食积滞,脾胃损伤,则可见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症。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1.饮食偏寒偏热 。2.饮食五味偏嗜。 3.食类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一)过度劳累 1.劳力过度 2.劳神过度 3.房劳过度
(二)过度安逸 “久卧伤气”,过度安逸,则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
细目六、痰饮
(一)痰饮的概念
痰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1.痰:又分有形与无形之痰。
(1)有形之痰:指咯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以及瘰疬、痰核等。
(2)无形之痰:则指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不见形质的痰液,但可通过其所表现的症状而确定。
2.饮:指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并因其不同的停留部位和不同症状而有不同名称。如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
(二)痰饮的形成
1.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或七情内伤等,致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2.痰饮形成后,饮多留积于肠胃、胸胁及肌肤;痰则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则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
(三)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滞气血运行:
痰饮为有形之邪,可随气流行,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阻滞气机,障碍血行,引发多种病证。
2.影响水液代谢:
痰饮作为继发**病因素,可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活动,而使水液代谢障碍加重,导致水湿不运,或水液不布,或水液停蓄。
3.易于蒙蔽心神:
痰浊为病,随气上逆,易于蒙蔽清窍,扰乱心神,导致心神活动失常,出现某些神志病证。
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痰饮病邪,随气流行,内而脏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可停滞于某些部位而引发多种病证。由于致病面广,发病部位不一,且易于兼邪致病,故病证繁多、症状复杂,因而有“百病多由痰作崇”之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