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1.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2.表里证鉴别要点:
(1)病程:新病、病程短——表证;久病、病程长——里证。
(2)症状: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里证;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
(3)舌脉: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舌边尖红、脉浮——表证;舌质舌苔常有变化,脉不浮或沉——里证。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及临床特点
1.八纲证候间的关系:可归纳为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转化、证候真假四个方面。
2.证候的相兼:临床常见的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
3.证候错杂: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应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4.证候转化包括: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5.证候真假:真寒假热是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寒极似热”证候。真寒假热的实际是阳虚阴盛而阳气浮越,故又称虚阳浮越证,古代亦有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真热假寒是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热极似寒”证候。其临床表现有四肢凉甚至厥冷,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等假寒之象的同时,又有身热、胸腔灼热、口鼻气灼、咽干口臭、烦渴饮冷、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重按有力等一派热象,古称阳盛格阴证。
6.虚实真假:《内经知要》所谓“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就是指证候的虚实真假。真实假虚是指本质为实证,反见某些虚羸现象的证候。其可有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临床表现。但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沉细而按之有力。
7.真虚假实是指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盛实现象的证候。其可有腹部胀满,呼吸喘促,或二便闭涩,脉数等临床表现。但腹虽胀满而有时缓解,或触之腹内无肿块而喜按;虽喘促但气短息弱;虽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虽小便不利但无舌红口渴等症。并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等症。
虚实与阴阳辨证的临床特点
1.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虚实证主要从病程、体质及症状、舌脉等方面加以鉴别。虚证病程长,实证病程短;虚证体质多虚弱,实证体质多壮实;虚证精神萎靡,实证精神兴奋;虚证声低息微,实证声高气粗;虚证疼痛喜按,实证疼痛拒按;虚证发热为五心烦热、午后微热,实证发热为蒸蒸壮热;虚证畏寒,得衣近火则减,实证恶寒,添衣加被不减;虚证舌质嫩,苔少或无苔,实证舌质老,苔厚腻;虚证脉象无力,实证脉象有力。
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二者的鉴别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进行鉴别。
阴证望诊可见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精神萎靡,舌淡胖嫩,舌苔润滑;阳证望诊可见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红绛,苔黄燥或黑而生芒刺;阴证闻诊可见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阳证闻诊可见语声壮厉,烦而多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阴证问诊可见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阳证问诊可见身热,恶热,喜凉,恶食,心烦,口渴引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干硬,或秘结不通,或有奇臭;阴证切诊可见腹痛喜按,肢凉,脉沉、细、迟、无力;阳证切诊可见腹痛拒按,肌肤灼热,脉浮、洪、数、大、滑、有力。
3.阳虚证临床表现:寒象(畏冷,肢凉)及气虚的症状。阳虚可发展演变成阴虚(即阴阳两虚)和亡阳,阳虚可导致气滞、血瘀、水泛,产生痰饮等病理变化。阴虚证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阴虚进而可发展成阳虚、亡阴,阴虚可导致动风、气滞、血瘀、水停等病理变化。
4.亡阳证与亡阴证的鉴别:亡阳证汗冷清稀,亡阴证汗热黏稠;亡阳证身冷畏寒,亡阴证身热恶热;亡阳证四肢厥冷,亡阴证四肢温暖;亡阳证面色苍白,亡阴证面赤颧红;亡阳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亡阴证渴喜冷饮;亡阳证气息微弱,亡阴证气息粗;亡阳证舌苔白润,亡阴证舌红干;亡阳证脉微欲绝,亡阴证脉细数疾而无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