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操作——点刺法、挑刺法
一、点刺法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
3.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4.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3——5mm,对准已消毒的部位,刺入3——5mm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5.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二、挑刺法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3.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肤固定。
4.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l——2mm,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黏液。也有再刺入5m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
毫针刺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颜面何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行针手法:此部分内容要掌握基本的手法提插法及捻转法的基本操作情况。
提插法:使用提插法时指力药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捻转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药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
6种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要知道其具体的内容。)
捻转补泻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3.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3.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西医操作”试题分析——戴无菌手套
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手臂消毒后都需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
[步骤与方法]
目前医院多采用经高压蒸气灭菌的干手套,偶有用消毒液浸泡的湿手套。
戴手套法:
①穿无菌手术衣、戴口罩后,选取合适手套号码并核对灭菌日期。
②用手套袋内无菌滑石粉包轻轻敷擦双手,使之滑润。
③左手捏住两只手套翻折部分,提出手套,使两只手套拇指相对向。右手先插入手套内,再用戴好手套的右手2——5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折部内,帮助左手插入手套内,然后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
④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⑤在手术开始前应将双手举于胸前,切勿任意下垂或高举。
[注意事项]
1.未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不能碰到手套的外面。
2.已戴好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的外面,不能碰到皮肤和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
3.在手术开始前,双手应放于胸前,切勿任意下垂或高举。
4.手术人员做完一台手术,需继续做另一台手术时,需重新按外科洗手法进行手臂消毒。
角膜和瞳孔检查
角膜和瞳孔的检查,同样是通过视诊来观察;
1.检查时应注意角膜的透明度,有无溃疡、白斑、老年环和血管翳、云翳等。
2.检查瞳孔时,应先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以及对比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
然后检查瞳孔的对光反射、集合反射。
瞳孔正常情况下呈圆形,双侧等大,正常直径为2——5mm;常见的异常情况见于:青光眼、眼内肿瘤时瞳孔可呈椭圆形,虹膜粘连时形状可不规则。
病理情况下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有机磷中毒、药物反应等。瞳孔扩大见于脑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及青光眼绝对期等。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疝、脑肿瘤、梅毒等。
3.瞳孔对光反射和集合反射
①瞳孔对光反射包括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
做直接对光反射时,嘱被检者双眼注视前方,检查者持手电筒自侧方照射被检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正常情况下双侧瞳孔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会迅速恢复。
做间接对光反射时,先以一手放在被检者鼻梁处挡住光源,观察双眼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光线照射一侧眼部时,对侧瞳孔同时缩小,移开光源又能迅速恢复。
②集合反射
检查时,嘱被检者注视1m外的指尖,然后将手指逐渐移动到被检者的眼前,距离眼球约10cm,观察被检者两眼球是否内聚,瞳孔是否缩小。
注意事项
当动眼神经损害时,睫状肌和双眼内直肌麻痹,会导致集合反射消失。
而瞳孔对光反射出现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患者。
“体格检查”考点——肝脏触诊
腹部触诊前,被检者应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检查者站立于右侧。
单手触诊肝脏时,右手与肋缘平行,放置在脐水平线上,当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上、向前迎接下移的肝缘。如果没有触到肝脏则手指上移,重复上述的动作,直到触到肝脏。前正中线触摸时也以同样方法触诊至肋弓下缘。
双手触诊肝脏时,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法,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侧腰部,拇指张开置于季肋部,并向上抬起,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这样吸气时下移的肝脏就更易碰到右手指,可提高触诊的效率。
注意事项:
肝脏触诊前,应注意右手掌放置位置是在脐水平,手指方向与肋弓下缘平行,触诊中是以示指、中指末端外侧缘进行触诊。
当触诊到肝脏后,应注意其大小、硬度、有无痛感、结节、肿块及震颤等。
勿将腹直肌和肾脏误认为肝脏;手指上抬速度要慢于吸气速度。
若发现肝脏肿大,应测量各经线数值:
1)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肿大的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
3)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正常肝脏:肋下≤lcm,剑突下≤3——5cm,上下径9——11cm.
肝脏弥漫性增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局限性增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
手术区铺巾的操作演示常见的考官提问及解答
1.感染切口与清洁切口的皮肤消毒方法有何不同
答:感染切口皮肤消毒的方向是由外向内,清洁切口的皮肤消毒方向是由内向外。
2.铺好的四块手术巾是否可以移动?原则是什么?
答:可以移动。原则是:手术巾只能适当的向外侧移动,不可以向内移动。
3.如果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两遍消毒之间应间隔多长时间?
答:应当间隔1分钟,或等到前一次消毒液晾干后再进行,以便于达到消毒效果。
4.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周围至少15cm的范围。
5.铺好的四块手术巾如果在术中需要移动,应该如何移动?
答:只能以切口为中心,由内向外移动;不能将手术巾向手术切口处移动。
6.会阴消毒时常用的消毒剂是什么?
答:碘伏或0.1%新洁尔灭(1:1000苯扎溴铵溶液)。
7.消毒常用0.5%碘伏,其优点是什么?
答:优点是皮肤不过敏,应用简便,刺激性小,不需要脱碘,消毒效果较好。
8.男性阴囊为什么不能用碘酊(碘酒)消毒?
答:因为碘酊刺激性大,消毒作用不强,在对粘膜部位或给婴幼儿消毒时,都不能选用碘酊做消毒液。
9.胃大部切除术,术前是否需要备皮?
答:需要备皮。
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
此部分内容要知道常见的几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考试中常会考到的有晕针及弯针的处理。其他也会涉及。
一、晕针的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二、滞针的处理: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三、弯针的处理: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四、断针的处理: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予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灸法操作
隔姜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3)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4)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
隔蒜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
3)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温和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
3)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通过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雀啄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回旋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常见指纹特征及临床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