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医内科学】痫病七情失调主要责之于()
A.喜
B.怒
C.悲忧
D.思
E.惊恐
学员提问:为什么?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痫病七情失调主要责之于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造成气机逆乱,进而损伤肝肾,致使阴不敛阳而生热生风,易致癫痫发作。
本题答案选E.
12、【中医儿科学】小儿泄泻的病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A.风
B.寒
C.热
D.湿
E.食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D?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均可致泻,唯无燥邪致泻之说,盖因脾喜燥而恶湿。其他外邪则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故前人有“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之说。由于气候的因素,一般冬春多为风寒(湿)致泻,夏秋多暑湿(热)致泻。小儿暴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
故本题答案选D.
13、【针灸学】下列各项中,论述错误的是()
A.任脉别络散布于腹部
B.督脉别络散布于头部
C.脾之大络散布予全身
D.大肠经之络脉走向肺经
E.心经络脉走向小肠经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C?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C.
脾的大络,名曰大包,散布于胸胁部。《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该脉从渊腋穴(胆经)下三寸的大包穴处分出,散布在胸胁部。病变时,实则浑身尽痛;虚则全身关节松弛无力。
本题答案选C.
14、【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轻的色脉关系是()
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同
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
C.客色胜主色
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
E.以上均非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B呢?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B.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即色与脉的相生关系则为顺,色与脉的相克关系则为逆。
故本题答案选B.
15、【中医诊断学】舌苔薄黄者属()
A.上焦热盛
B.湿热盛
C.胃肠有热
D.风热表证
E.热盛津伤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D?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D.
观察舌苔的厚薄,能帮助了解病邪的轻重及病情的进退。一般说,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者,舌苔多薄;而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内有食饮痰湿积滞者,则舌苔多厚。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为病进;而由厚变薄,则表示邪气得以内消外达,病情由重变轻,多属病退。
黄苔,为热邪熏灼所致,故主热证。一般来讲,苔色越黄,反映热邪越重,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黄苔又主里证,故外感病,苔由白转黄者,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由于黄苔主热主里,因此黄苔又常与红绛舌并见。若舌淡胖嫩而见苔黄滑润者,则应考虑阳虚水湿不化。
由以上两点分析可知,正确答案选D.风热表证,符合热证和表证。
上焦热盛可见苔黄,胃肠有热可见苔黄燥,两者均不是出现苔薄黄。
故本题答案选D.
16、【中药学】黄连具有的功效是()
A.既能清热泻火,又能生津润燥
B.既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止渴
C.既能清热泻火,又能泻下攻积
D.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肝火
E.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
学员提问:为何选C?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C.
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举例】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大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方出《温热经纬》,名见《中医妇科学》),或配黄芩、干姜、半夏用,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石膏用,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仙拈集》);若配吴茱萸,可治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如左金丸(《丹溪心法》);若配人参、白术、干姜等药用,可治脾胃虚寒,呕吐酸水,如连理汤(《症因脉治》)。
2.湿热泻痢。本品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泻痢要药,单用有效。若配木香,可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如香连丸(《兵部手集方》);若配葛根、黄芩等药用,可治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若配乌梅,可治湿热下痢脓血日久,如黄连丸(《外台秘要》)。
故本题答案选C.
17、【中医内科学】某患者发热,热势较低,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色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辨证应属()
A.阴虚发热证
B.气虚发热证
C.血虚发热证
D.血瘀发热证
E.气郁发热证
学员提问:为什么不选B?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气虚发热的表现为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本题中的患者不具备气虚发热患者的典型表现,即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而具备血虚发热患者的典型表现,即面色少华,唇甲色淡。
本题答案选C不选B.
18、【中医儿科学】小儿汗证常见于()
A.6月以内的婴儿
B.5岁以内的小儿
C.3岁以内的小儿
D.1岁以内的小儿
E.10岁以内的小儿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B?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小儿5岁以内(新生儿期例外)由于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常比成人量多。身体虚弱的小儿在白天过度活动,晚上入睡后往往多汗,但深睡后汗逐渐消退。
故本题答案选B.
19、【针灸学】督脉别络的分布是()
A.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背部
B.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
C.从鸠属分出散布于胸部
D.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
E.从长强分出散布于腹部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D?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D.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
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
本题答案选D.
20、 【中医基础理论】导致实寒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阳胜阴病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C,其它选项怎么解释?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C.
阳偏胜——实热证;阳偏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阳偏衰——虚寒证;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阳虚不能制约阴而致的虚寒证。
阴偏胜——实寒证;阴偏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邪偏盛,机能障碍,以寒象为主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如形寒肢冷、舌淡面白等。
阴偏衰——虚热证;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其滋养、宁静的作用减退。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
故本题答案选C.
编辑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