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A1型题 |
第 10 页:A2型题 |
第 12 页:B1型题 |
第 14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2.D 3.B 4.E 5.D 6.A 7.C 8.B 9. E 10.E
11.E 12.A 13.D 14.D 15.E 16.B 17.E 18.D 19. D 20.E
21.A 22.B 23.D 24.D 25.B 26.B 27.C 28.D 29. C 30.C
1.[解析] 阴阳消长是指一事物中所含的阴阳的量和阴与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的。
3.[解析]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方面,全身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主要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于全身,以发挥其濡养作用。而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故心气充沛在心主血脉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只 有心气充沛,才能维持其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循行,周流不息而营养全身。其他如A、D、E均非最佳选择,而C则是涉及主神志与主血脉的相互关系,故非确切。
4.[解析]其正确叙述应是肾藏志,而非肾藏智。《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此是中医学进一步把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加以科学分类,以探讨其与各脏生理活动的关系。其余如A、B、C、D均属正确叙述。
5.[解析]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之通道,人体的津液代谢,由肺、脾、肾和膀胱等脏腑的气化作用和协同作用而完成,但必须以三焦为通路方能正常地输布与排泄。其他。如A血府,指脉,为血液循行通路;B经络,为气血运行之通道;C腠理与E分肉虽由津液输布和润泽,但非输布的主要通道,故均非正确。
6.[解析]这是因为寒邪其性收引,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寒邪袭人,客于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致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其余均属不确切.B寒邪伤阳,则可见机能减退之寒证;C寒凝气血,流行不利或阻滞不通,则可致疼痛;E寒邪袭表,卫阳被遏。肢体失于温煦,则可发作恶寒;D寒邪直中少阴,可伤及肾阳,不可能仅使肾精受损,故此不能成立。
7.[解析]根据病例所示病证分析,其为急性发病,当属正气不虚,叉见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舌苔黄等一派阳气亢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之病理表现,故其病机当是阳热偏盛无疑。其他A、D、E均非最佳选择,而B阳损及阴,则是阳虚导致阴亏,更属不确。
8.[解析]津亏血瘀,指因为津液耗损而致血行不畅的病理状态。病例所示高热后所见之口鼻、皮肤干燥,形瘦目陷.唇舌干燥,当是津液亏虚,而所见之舌质紫绛,舌边有瘀斑、瘀点则为血瘀之象,故其病机为津亏血瘀无疑。
9.[解析]肾气亏虚,下元不固,小便的变化表现为夜尿增多.或遗尿。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小便失禁。而小便涩痛,常因膀胱湿热.气化不利所致,与肾气不固无关。
10.[解析]舌质淡白苔薄白主气血虚,口不渴或少饮,说明津液未伤,非阳虚所特有症状,面白无华主血虚.脉沉细无力主气血虚或诸虚劳损,都与阳虚无直接关系。只有经常畏寒肢凉者。才是阳虚、虚寒的最主要表现。
11.[解析]“阴病治阳”指病人机体阳气不足,不能温煦肢体.而表现为畏寒肢冷,脘腹隐痛,得温痛减等虚寒的表现,此即“阴病”,治疗时,应用温热性的药物使阳气得复,则虚寒自止,此即“治阳”。
27.[解析]苦能泄、能燥,有泻下大便、降泄逆气、清热泻火、燥湿坚阴的作用,无引药上行作用,故是C。
28.[解析]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而干姜配伍附子,可降低附子的毒性,故属于相杀。
29.[解析]十八反中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无半夏,故是C。
30.[解析]雷丸含蛋白酶,加热60 ℃左右即易于破坏而失效,不宜入煎剂,故是C。
31.C 32.B 33.D 34.D 35.C 36.D 37.A 38.D 39. A 40.B
41.D 42.C 43.E 44.C 45.B 46.C 47.E 48.E 49. A 50. E
51.C 52.A 53.C 54.A 55.C 56.B 57.A 58.B 59. C 60.D
31.[解析]驱虫的药物一般在空腹时服。使药力较易作用于虫体,以收驱虫之效。
32.[解析]琥珀不入煎剂,研末冲服。
33.[解析]温、热之性的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
34.[解析]因为川乌、附子有毒,入汤剂先煎30~60分钟可降低毒性。
48.[解析]佐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针对某些次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消除或减低君、臣药的毒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治疗需要.在方中配伍的少量的、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由此可知,A、B、C、D均属佐药功用的范畴。
49.[解析]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指要》)由《局方》逍遥散加味化裁而成,即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
50.[解析]至宝丹为凉开的代表方之一,功擅开窍、辟秽、化浊、解毒,所以E为最佳选项。
51.[解析]补气可以生血。当归补血汤虽以当归命名.但重用黄芪为君,大补元气,意在使气旺血生,所以C是正确。
53.[解析]枳实微寒,瓜蒌甘寒,均无通阳散寒之用;厚朴虽性温且能降逆,却无通阳之用;薤白虽辛温通阳,但无平冲之功,唯桂枝辛温,具通阳散寒、降逆平冲之功。
54.[解析]小建中汤所主虚劳里急腹痛之证,虽以中焦阳气虚寒为主,实则五脏俱虚,气血阴阳俱不足。方中配伍芍药益阴养血,意在与饴糖、炙甘草相配,酸甘化阴,柔肝滋脾,和里缓急而止腹痛,所以A为正确。其余各项,或涉阴血,或涉缓急止痛,但都与小建中汤主证、病机及方药配伍不尽吻合,故均非正确。
55.[解析] 苏子降气汤中配伍肉桂温肾祛寒,纳气平喘;配伍当归养血补肝,兼“主喘逆上气”,合而温补肝肾以顾下虚。
56.[解析]白果甘涩性平,功能敛肺气而化痰浊。与麻黄相合,宣敛并用,既防麻黄宣散太过而耗损肺气,又助化痰定喘之效。
57.[解析]真武汤为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肾阳虚弱、水气为患所致腹痛下利诸证。《神农本草经》云:“芍药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本方配伍芍药,既取其敛阴缓急而止腹痛,兼取其利小便以助渗湿而除水患。
58.[解析]桂枝汤以桂枝解肌发表,芍药敛阴益营,散中有补,发中兼收,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发汗作用和缓,既无过汗伤阴之虑,也无过汗伤阳之忧;更无伤胃之弊,所以A、C、D均非正确。本方药后啜粥之意,是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以助祛邪,更可使外邪解而不致复感。其中虽寓“养胃以复正气”之义,然重在“助汗以去外邪”,所以B为最佳。
60.[解析]所谓“以补为固”,是指以补气为主,通过补气而达固摄气、血、精、津之目的。玉屏风散虽为止汗之方,却不用收敛止汗之药,而以黄芪、白术补气固表为治,是典型的“以补为固”,且更佐少许防风,使补中兼疏,固表而不留邪。所以D为最佳。
61.B 62.C 63.C 64.E 65.B 66.C 67.E 68.A 69. B 70.B
71.C 72.C 73.D 74.A 75.C 76.D 77.D 78.E 79. E 80. B
81.D 82.A 83.E 84.B 85.B 86.E 87.A 88.B 89. B 90.E
62.[解析]旋覆代赭汤原方主治云:“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伤寒之邪,虽经发汗或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胃气已伤。中气既伤,运化失健,痰浊内生,遂成胃虚痰阻,气逆不降,心下痞鞭,噫气不除之证。
63.[解析]咳血证,原因很多。咳血方所主咳血,以咳嗽痰稠带血,伴见心烦易怒、胸胁刺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主要临床特征,显系肝火犯肺所致。
64.[解析]防风通圣散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是证以憎寒壮热、头目眩晕、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大便秘结、小便赤涩为主要临床特征。
77.[解析]引起胸痛的原因有:①胸壁疾病;②心脏与大血管疾病;③呼吸系统疾病;④纵隔疾病;⑤食管、腹腔脏器疾病等。而胸壁疾病引起胸痛的特点是:疼痛部多固定于病变处;局部常有压痛;深呼吸、咳嗽、举臂动作可致胸痛加剧。所以,情绪激动诱发的胸痛不符合胸壁疾患所致胸痛的特点。它诱发的胸痛多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78.[解析]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的机制是:①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降低心功能;②仰卧位肺活量减少,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属心源性呼吸困难。急性脑血管疾病影响呼吸中枢,常出现呼吸节律异常;急性感染时,由于体温升高和毒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增加;癔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特点是呼吸浅表而频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常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79.[解析]病历书写格式规定:个人史项中包括居住地区情况;而既往史应采录的内容是过去健康状况、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过敏史等。
80.[解析]正常人坐位时颈静脉不显露,平卧位时可见颈静脉充盈。因此,正常人坐位时可见颈静脉充盈是错误的说法。
91.A 92.C 93.A 94.B 95.D
96.A 97.A 98.D 99.E 100.A
101.B 102.A 103.D 104.A 105.C
106.D 107.D 108.A 109. B 110.A
111.D 112.A 113.B 114.C 115.C 116.B 117.D 118.D 119.B 120.A
121.A 122.E 123.D 124.B 125.A 126.B 127.A 128.E 129. A 130.B
131.C 132.A 133.A 134.B 135.C 136.A 137.D 138.A 139. B 140.E
141.E 142.A 143.D 144.A 145.C 146.A 147.E 148.B 149. C 150.D
119.[解析]一般认为支气管扩张患者,可因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等损害,引起末端软组织增生膨大,形成杵状指(趾)。
120.[解析]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骨关节滑膜的绒毛破坏了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指间关节增生肿胀等,出现梭状畸形。匙状甲、浮髌现象和肢端肥大症,与支气管扩张和类风湿关节炎无直接关系。
121.[解析]Rv5+Sv1>4.0mV(无论男女)即达到左室高电压的诊断条件。
122.[解析]Rv5>2.5mV也达到左室高电压的诊断条件;在此基础上,加上:①电轴左偏(一般<-30℃);②R波为主导联的T波倒置(如本例Tv5)、ST段压低0.05mV以上(如本例STv5下移>0.05mV)等之一项,已达到左室肥大劳损的诊断条件。
123.[解析]尿液的显微镜检查中,在低倍镜下观察,正常人的尿液可出现o~偶见/LP的透明管型。
124.[解析] 肾盂肾炎患者尿中白细胞明显增多,在肾小管嵌入蛋白质中形成白细胞管型(白细胞含量>1/3),它不能见于正常人尿中。红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血型不合输血致溶血反应等;上皮细胞管型常提示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病变、肾小球肾炎等;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肾淀粉样病变等。后述3种管型也不见于正常人尿中。
125.[解析]慢性肾炎肾小球基底膜破坏,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尿中红细胞增多成为诊断慢性肾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之一,故正确答案为A。
126.[解析]急性肾孟肾炎是上尿路化脓性炎症。尿中白细胞明显增多及白细胞管型,成为诊断急性肾盂肾炎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指标,故正确答案为B。而尿中血小板极易破坏,常规检查较少发现;小圆上皮细胞也有增多,诊断特异性不强;扁平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
127.[解析]大柴胡汤重用柴胡为君药,轻用大黄以泻阳明热结。
128.[解析]大柴胡汤中以芍药益阴和里、柔肝安脾、缓急止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