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治疗原则的确立,其理论依据是五行的( A )
A.相生规律 B.相克规律 C.相乘规律 D.相侮规律
E.制化规律
12.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归属于 ( C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3.具有收敛、沉降、肃杀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归属于 ( D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4.“亢则害,承乃制”主要说明了五行间的 ( E )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
15.“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 D )
A.阴阳的对立 B.阴阳的消长 C.阴阳的互根 D.阴阳的转化 E.阴阳的相互制约
16.“阳病治阴”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 A )
A.阴虚阳亢 B.阳虚阴胜 C.阳气暴脱 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
17.自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属于 ( E )
A.阴制约阳 B.阳制约阴 C.阴阳转化 D.阴消阳长
E.阳消阴长
18.某些急性热病,持续高热,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危象者,属于 ( C )
A.阴消阳长 ,B.阳消阴长 C.由阳转阴 D.由阴转阳 E.阴制约阳
19.“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B )
A.消长平衡 B.互根互用 C.相互转化 D.对立制约 E.阴阳交感
20.“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 D )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交合感应 D.互根互用 E.消长平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