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5 页:答案 |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液生化之源 ①水谷之精化血。《灵枢·决气》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是说明中焦脾胃受纳运化饮食水谷,吸取其中的精微物质,即所谓“汁”,其中包含营气和津液,二者进入脉中,变化而成红色的血液。因此,由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也是血液的主要构成成分。②肾精化血。精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因而肾精充足,则可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八纲辨证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卫气营血传变,依次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反映病邪由浅入深,病势由轻而重的发展过程,称为“顺传”。若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或血分,称为“逆传”。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产生的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营气的生理功能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方面。营气循血脉流注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营气的滋养。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阴损及阳即阴损伤也会导致阳的损伤,说明二者存在互根的关系。二者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虚实病机:《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指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虚指以正气虚损为主,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正邪难以激烈相争。因此体现虚实病机的主要原因是邪正的盛衰。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阴阳格拒,是指在阴阳偏盛至极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阴阳格拒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阴阳之间互相排斥即是阴阳之间不能相互维持平衡关系。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侵入,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入,易伤阳气。湿性黏滞,易阻气机。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肾的藏精、主纳气、主生殖、主二便等功能,都是肾主蛰藏生理特性的具体体现。肾为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所以在封藏功能中固摄精气更为突出重要。
1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阴阳互资:肺肾阴阳,相互资生。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肾阳为诸阳之本,能资助肺阳,推动津液输布,则痰饮不生,咳喘不作。
1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肾在液为唾。
1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是:阳明经主要行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主要行于侧头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头后部。
1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且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故称之为“津血同源”。
1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津亏血瘀,是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津液充足是保持血脉充盈,血行通畅的重要条件。若因高热、烧伤,或吐泻、大汗出等因素,致使血中津液大量亏耗,则血液循行滞涩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病变。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与克制。正常为金克木,由于金不足或木太过,使金受到木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则出现木侮金的相侮传变。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源于《灵枢·营卫生会》的“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论,与《难经·三十八难》所谓“有名而无形”的三焦相通。部位三焦,包含了上至头、下至足的整个人体,已经超出了实体六腑的概念。张介宾等医家将其称之为“孤府”。
2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春属木,夏暑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
2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具体来说,气的固摄作用表现为:①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②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和有规律地排泄,防止其过多排出及无故流失;③固摄精液,防止其妄加排泄。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六淫的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
故疠气与六淫邪气的区别主要在于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2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又因为肺为华盖,故称“肺为水之上源”。
2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中医学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2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因时制宜是根据时令气候特点,考虑用药的治则。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用寒远寒为寒冬季节慎用寒凉药物。
2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足少阴肾经在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2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2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心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常变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因而观察舌的变化可以了解心的主血脉及藏神功能是否正常。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包括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传染性为疠气的致病特点。
3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因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
3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冲脉上行于头,下至于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贯穿全身,通受十二经之气血,为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当脏腑经络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而在脏腑经络气血不足时,则冲脉给予补充灌注,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由于冲脉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故又称其为“十二经脉之海”或“五脏六腑之海”。
3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泌别清浊,指小肠中的食糜在作进一步消化的过程中,随之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输布全身;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经胃和小肠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
3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冬至一阳生,所以从冬至到立春,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至夏季则阳气盛极,阴气伏藏。故从冬至到立春,是阴消阳长的过程。
3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五脏藏五神,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3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金为木之所不胜,因为金克木,即金之所胜为木,金为木之所不胜。
3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气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气,与脾脏的水谷精微之气、肾中精气相合而成,故其生成不足,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脾和肺的生理功能与后天之气的生成关系密切。
3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实热证,是指邪热亢盛、内外俱实的病证,在阴阳失调上,可看作阳偏盛。实寒是以寒邪盛为主,正气不虚的病症,可看作阴偏盛。阴阳偏盛,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属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3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水液的代谢与五脏六腑皆有关,与肺、脾、肾关系尤为密切。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凡水液的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脾气散精,将水精和部分谷精一同上输于肺,其中清纯部分经肺的宣发作用,输布于皮毛、肌腠和头面诸窍而润泽之;浓厚部分在肺的肃降作用下,下行濡润五脏六腑。输送到脏腑的水精,被脏腑利用后化为浊液归肾或膀胱,经肾气的蒸化作用,浊中之清上升。
4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暑为阳邪,易升发上犯,故易上扰心神、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暑邪伤人,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且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气随津脱则易耗气,故临床除常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津伤之症外,往往可见气短、乏力,耗伤太过,清窍失养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