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梁提议,取消我国医生职称体系中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分级晋升制度,为广大勤勤恳恳地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医疗诊治工作,为病人提供直接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松绑。
“虽然目前医疗机构对医生的晋升职称考核体系是医疗和科研并重,但实际上逐渐演变成‘唯科研、唯论文’论。”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梁发现,有些医生临床能力得到患者和同行认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够的论文数量很难晋升;但与此同时,一些不会做手术的主任医师、不会看病的内科专家,靠大量的科研论文获得各种职务头衔,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处理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
反观其他国家的医生职称制度,普遍将医生的评价和晋升权交予医疗行业协会和法人治理结构下的医院董事会,评价围绕专业知识、临床技术技能、沟通协作能力和职业态度等方面。
周梁主任呼吁,医生的职称制度改革基本方向应是最大限度地符合医生工作的特点及其成长规律,最大限度保证同行评价和雇主(医院)评价以及社会评价中相关主体的主导性,“简单地说,就是要将政府主导的行政性专业人员等级评价制度,转变为行业执业能力的评价制度和雇主岗位胜任力的评价制度。”
因此,周梁主任建议取消我国医生职称体系中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分级晋升制度,为广大勤勤恳恳地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医疗诊治工作,为病人提供直接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松绑。
“比如,晋升制度可以改成住院医师和医师两个级别。所有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评估达到标准的医生即可成为医师。不同工作年限的医师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临床经验多少和临床水平高低有所不同而已。”
此外,还应进行相应的薪等薪级制度的配套改革,增加临床能力考核的权重。
让医生加薪的依据应以临床能力为主,科研学历为辅,侧重实际工作的能力,即处理疾病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胜任相应的要求,并结合医生的工作年限以及病人的评价等,“建议不断完善对医生实际临床水平的考察标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至于那些有志于成为临床、科研和教学全面发展的学术型专家的医生,可以培养其成为学术型医生。“作为学术型医生,无疑将肩负医学科研和教学的使命”,周梁主任认为,这部分医生除了要有过硬的临床能力外,还需要通过科研、教学工作和学术论文的发表来提高学术水平,并通过教授系列晋升的评审机制成为副教授或教授。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