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作业?
第一,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
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觉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
如果作业做得很顺利,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不错。相反,则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调整。
有的学生在回忆考试失败的教训时说,自以为知识已经学懂了,作业可以不做或少做了,因此经常少做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这样对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就缺乏验证和了解,还盲目乐观,结果在考试时(实质上是定时间的独立作业)就一败涂地。
第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mda.com
通过课堂学习,对新概念、新原理可以初步掌握。可是对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如何应用这些新知识,还不太清楚,而做作业正是对知识的具体应用,使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准确、灵活和充实,使新知识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条文或死板的公式。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也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
做作业还可以使知识不断地得到巩固,因为学到的知识,用得越多,保持得就越持久。
例如,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边边边定理,大家一般都记得很牢,有的甚至到中学毕业后几十年仍然记得,什么原因呢?可能是因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几何作业做得比较多的缘故。
第三,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第四,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mda.com
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下面讲一下做作业的注意事项
(一)习题的分类及意义
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习题可以有许多分类办法。
根据习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和做习题的时间,可以把习题分为
(1)课后习题
这是指每节课所留的作业。这种作业题知识面窄,针对性强(当然是针对刚在课上学到的知识),难度比较小,这些作业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课后习题属于基础题,是解答综合性习题的“细胞”。认真做好了这些习题,将来才有可能去突破综合性更强的难题。因此对这类课后习题,要深入钻研,精益求精,达到熟练的地步。
(2)单元习题mda.com
单元习题指的是每章后面的习题。这些习题的知识范围涉及全章,有的还要联系到前面的章节,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做了单元习题,可以把分节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贯穿起来,使知识初步形成系统化。
一般在进行完阶段复习或专题复习后,使知识初步达到系统化的水平,这时再来做单元习题就会顺手得多。
做单元习题也是对阶段复习或专题复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办法。
(3)总复习题
一般在书的最后部分。当然,的总复习题是老师在期末考试、毕业考试或升学考试之前,精心选择或编制的。
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有的要用到整本书,甚至几本书的知识,有的还要跨学科。
总复习题,一般是在总复习时做,也就是在知识初步系统化以后,再来做总复习题。这时已经是站在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的高度上思考了,所以做起总复习题也就比较容易了。
凡是自认为知识已达到系统化的学生,不妨做点总复习题,检验一下自己的知识有没有达到系统化的水平。由于总复习题综合性强,涉及知识范围广泛,所以做适量的总复习题,可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之网”的形成。
总之,做总复习题,可以检验掌握知识的水平,可以促进知识系统化的形成。
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样内容的题目,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例如,化学题目可以分为: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鉴别题、改错题、问答题等等。选择题、改错题和是非题要以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计算题则从量的角度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问答题可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文字表达能力。
了解了不同题型的作用,就应当自觉地去练习各种形式的习题,使自己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实际上,根据知识的内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习题进行分类,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