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建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也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2004年的12月,我在法制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
北大因病休学精神病患者占四成,统计数据是从94年到2003年十年间北大因病休学240人,精神病患者休学占了101人,占总休学人数的42%,而且有关部门认为这种情况仍有上升的趋势。
在谈到大学生精神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时,医生说,有新环境、新压力致病的因素。很多北大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从在父母呵护下到独立生活,从过去的佼佼者到新集体中的普通一员的转变,学生心理反差很大,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学习压力时往往变得消极和孤独。
考上北大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好容易上了北大却因为精神病休学,这对学生本人和家庭来说,都太残酷了。
近年来,在中学生里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也时常出现,刚才说到北大新生的情况和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有些类似。我们大多数同学也是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大部分同学以前都是各小学的佼佼者,现在可能很普通了,没有光环了,这也有个适应过程,还有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适应中学教学进度和方式可能会有困难,家长也要给予关注,因为学生差距过大,容易产生自卑和厌学情绪,后果很严重。所以我想,我们首先要一个健康的孩子,然后才是一个成功的孩子,在这一点上,也希望家长和学校形成共识。
今天的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受到的关爱也比过去多,但是他们承载的压力也很大,原来家里有几个孩子,这个不成,还有那个,现在不行了,就一个,只许成功,而这个成功的标准又越来越高,以前考上大学就行了,后来发展到要上重点大学,现在又提高了,好象只有上北大清华才算成功,这是教育上的误区。
我常讲,适合才好,有能力上北大清华固然好,我们要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上了其他理想的学校也是成功,我们在给孩子定位的时候,要客观、不跟风,选择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比较好,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如果自身条件不具备,又期望值很高,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焦虑,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意外。
两年前我们高一的一位家长在不经意间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他说他的一位朋友的孩子也在京城的一所名校,这所学校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多而著称,这个朋友的孩子实力不太强,要上北大理想的专业距离比较大,但好象不报北大有点对不起学校,于是就报了北大的蒙古语专业,等上了一年以后,孩子没兴趣,不喜欢,这位家长特别后悔,说要是为了学蒙古语我送他去内蒙不就行了吗?干嘛非上北大呀。
如果仅仅为了名声而忽略了实质,也是一件很不值得的事情。
去年高三毕业的一位男同学,初中是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的,三年前由于差几分没达到我们录取线,通过择校方式上了我们高中,他很喜欢建筑和工商管理,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于一般重点大我们学,高中三年他的父母一直能平等、民主的和他交流想法,他在学校里也很上进、心情愉快,去年高考他考了540多分,先后收到了同济大学和香港的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最后选择了同济大学。
在他去报到的前夕,专门来看我,我看到这个孩子的成熟自信和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真的感到很欣慰。我想这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功,使一个当年没有达到我们最低录取线的孩子有了这样的进步和成长。
所以我想提醒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在客观分析孩子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要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第三个建议: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单位能管千军万马,但是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很苦恼。
教育子女也是一门学问,也要不断学习,曾经做过北京市教育局长的老领导陶西平同志有一次在会上讲了这么一件事,他说,美国的报纸做了这样一件事:它同时给50个在事业上成就很大的人和50个监狱里的罪犯各发了一封信,然后让每一个人回答一个问题:你受你母亲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结果他们把信收回后看了看,就发现有两封信,一封来自事业有成的人,一封信是来自监狱里的罪犯。但两人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同一类型的事情,就是吃苹果的事情,监狱里的罪犯他在小时候有一次,他妈妈拿来几个苹果,苹果有大有小,于是他心里就想吃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但是他还没开口,他的弟弟就抢先说了,我要吃那个最大的,于是他母亲马上批评他弟弟,你为什么老想把那个最大的自己吃,你这样是不好的。于是,他一听他母亲批评他弟弟,马上就改了,说:“我要小的,我不要大的,我把大的让给别人。这实际跟我们孔融让梨的故事差不多,于是他母亲就夸他,你才是真正的好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教育,但这种教育最后实际上对他的影响是什么?对他的影响就是如果要想得到夸奖,就应该说假话,因为他心里想的本来是拿那个大的苹果,但为了避免妈**批评,他就说他要小的,他说这对他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对他后来走向犯罪进行欺骗的影响很大。因为他从小受这样的教育,所以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而另外一个是事业有成的,他也讲他的母亲拿来了几个苹果,他也想吃那个最大最好的。他母亲最后就说,你们几个孩子都院子里面去锄草。最后谁锄的面积最大最干净,那个最大的苹果就是谁的,他说这就给我造成了一个印象,要想得到好的收获,就必须付出大的劳动。
这件事提醒我们,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培养孩子,我们有的时候的教育行为看起来是对的,可最后培养了学生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要关注价值观的问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前面谈到那个品学兼优的丁英翰同学,他的母亲在总结自己教育子女经验的时候讲过这样一句话,她说:“我们要想培养一个让父母自豪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让孩子骄傲的父母。”
这说明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家长,教师也如此。我记得两年前有一次中午放学以后,我和几位老师出了校门要过马路到对面去办事,走到路口的时候,对面是红灯,但没有车,有几个老师就走过去了,回头看见我还站在原地,就说没车您怎么不过来呀。我说,你们看看身后的学生,我们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但如果老师自己就不守规则,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
今年7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几位孩子刚刚考入我们初中的家长。在闲谈时,一位家长谈起自己的女儿在小学上三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位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年纪大一些,脾气急,孩子不适应,甚至影响了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耐心做孩子的工作,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对老师的不满,取得了好的教育效果。这位家长的理智和大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年毕业的一位优秀学生的家长在谈到家庭教育的体会时也曾经讲过:要让孩子正确看待父亲和老师
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神、也是人,父母并不总是对的,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甚至也会犯错误。在家里我们都是平等的,谁有不对的地方,都可以指出来,做错了就要承认并道歉。我们从来不在孩子面前对老师说长道短,而是努力在孩子心中树立老师的威信。当孩子跟我们谈起某某教师怎么样时,我们都会给他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使他能够科学、理性地看待老师,由此他非常喜欢每一位教过他的性格多样、风格迥异、教法不一的任课教师,因此各门课程都在喜欢教师的前提下愉快地学习着,从而各门功课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这两位家长是很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我想,我们尽管是一所名校,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但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做的尽善尽美,也要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因此我们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我想我们双方要坦诚相见,互相支持和配合,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这一点也应该形成共识。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好。最后,希望我们双方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让他们获得最好的发展,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