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模拟试题 > 中考化学 > 正文

2019中考化学试题: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来源:考试吧 2019-4-24 17:15:57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9中考化学试题: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更多2019年中考报名时间、2019中考时间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中考网或微信搜索“zhongkao566”获取。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1.二氧化碳无毒,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它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高温¯2CO

  5.二氧化碳与水被绿色植物利用,而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灭火”、“呼吸作用”、“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或高炉炼铁”、“光合作用”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前三个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将CO2通入滴有酚酞的BaCl2、NaOH混合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

  B. 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O2+H2O=BaCO3+2HCl

  C.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Cl

  D. 反应过程中,溶液里的BaCl2、NaOH的质量分数均减小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氯化钡反应考虑;B、根据反应物考虑;C、根据方程式考虑生成物;D、根据BaCl2、NaOH属于反应物来考虑.

  解答: 解:A、因为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酚酞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碱性会减弱或消失,所以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故A说法正确;

  B、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故B错;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最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故C说法正确;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知BaCl2、NaOH都是反应物,在不断减少,所以质量分数在不断减小.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

  C. 一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一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 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原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不同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

  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 ①②③ B. ②⑤⑥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一氧化碳的毒性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②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不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④⑤⑥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木炭、氢气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

  A. 红色 B. 紫色 C. 无色 D. 蓝色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紫色的石蕊又会由红色变成紫色.故最后溶液的颜色为紫色.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考查,掌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易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0与C0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B. C0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 C0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D. 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根据碳单质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此题.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C0与C0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说法正确;

  B、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把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说法正确;

  C、C0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而导致酸雨的产生是二氧化硫的过多排放.说法错误;

  D、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由于构成物质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其物理性质会有很大的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及酸雨形成的原因方面的知识.

  8.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 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D. 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 由题意“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先回顾一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燃烧、可作还原剂;类比一氧化碳,可知三氧化二碳的性质,故可知答案.

  解答: 解:由题意“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则:

  A、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错误,故A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可以燃烧,则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故B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可作还原剂,则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故C选项正确;

  D、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 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利用知识迁移的思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处理有关三氧化二碳(C2O3)的问题.

  9.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B. 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 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回答,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有氧化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解答: 解: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正确,因为碳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湿润的花变红,不能使干燥的花变红,因为二氧化碳要与水反应才能生成碳酸.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正确,只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

  故选C

  点评: 本题从碳单质的结构,性质考查到了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注重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了本部分的重点.

  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 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因为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又决定它们有不同的用途以及造成的危害.

  解答: 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此项说法正确;

  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此项说法正确;

  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故此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避免其造成的危害.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干冰易升华的特性来考虑;

  B、根据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情况来考虑;

  C、根据石灰石与硫酸反应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D、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解答: 解:A、干冰易升华,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有可能是氮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的特性,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硫酸不能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1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能与水反应 B. 都能与KOH溶液反应

  C. 都能还原氧化铜 D. 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生成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故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故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

  D、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一氧化碳,正确;

  故选D.

  点评: 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通过解答此题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可用对比的方法.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中考通关!
获取2019中考报名时间
获取2019中考模拟试题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考试真题试卷

微信搜索"考试吧初高中" 关注获得中考秘籍

  相关推荐

  各地2019中考报名时间2019中考时间安排关注微信先报名

  2019中考报考指南中考报名方法中考报名条件

  2019中考大纲及解读2019中考政策历年真题及答案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ia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