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而“探究学习”无疑是实现此目标的一种重要模式。在物理学的教学中,学生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
一、初中物理教学“探究学习”的原则
第一,把握难度。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让学生探究太容易的问题,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探究太难的问题,则势必会耗费过多时间精力,同时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成就感,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探究要求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即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难度,最适合开展探究教学。
第二,把握重心。作为初中学生,其物理基础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一般不可能实现像科学家那样运用科学方法,通过探究的途径去发现人类尚未认识的科学事物及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探究性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立足于教材,将科学探究的方法渗透于某一具体的课题内容教学之中,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第三,设问导疑得当。由于探究过程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首先把教材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景;而对问题情景的设置要有目的性、适宜性和新异性。问题情景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欲望,随之产生问题意识。
二、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通过实验过程获得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这二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与“探究学习”的区别,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就必须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尤其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也是很抽象的,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实验,中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
三、初中物理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物理探究能力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思维方法探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关于迁移问题也应该得到注意,迁移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就能实现情境中的正迁移。
四、初中物理教学要认真地教好概念和学好概念
概念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它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教与学。概念是知识的单体,有人也称其为知识的细胞,所以学习一切学科,真正的认识自然,必须从概念学习做起。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1.学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外延又是概念本身的应用范围。2.注意到概念的同化,找出概念的隶属关系。这就是注意好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这样才能从概念出发,学会规则学习,乃至高级规则学习。3.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积极学习、探索物理学奥妙的个性品格,“探究学习”特点之一就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
我们必须重视“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