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采写: 马利

出场教师:王春玲,石家庄市第17中学教师

中考变化

通过研究2006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与2005年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变化:

△“考试性质”陈述的变化

1、今年实行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分离政策,因此,2005年的“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是由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高中段学校招生选拔性考试”变为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的终结性考试”。

2、陈述更全面,更符合要求。如明确这次考试的目的等。

△“考试要求”的变化

1、去年只是简单、笼统地提出“语文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今年则具体、明确提出“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提到了“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2、对于考试所选的阅读材料,今年提出的要求较去年更明确、详尽而具有指向性。要求提到:“注重从词句理解、文义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和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提出的“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一句,更为符合“新课标”精神。

3、对写作的要求,在去年的“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的后边加上了“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4、在中考语文要求测试的五种能力中,“表达应用”这一层级在原来的要求“能将语文知识和技能应用于阅读、写作”的后面加上了“语文实践”。

△“考试内容”的变化

1、今年的考试内容将去年的“语言积累”一项归并到了“语文知识”里,而将去年的“语文知识”中的“字音、字形”单另列为“识字与写字”一项,并提示出详细的考查内容:“汉语拼音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写的能力;识字能力的考查重在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尤其对写字的考查,明确:注重考查学生书写的正确、端正、规范。

2、根据“课程标准”,今年考试内容最后加入了“综合性学习”一项内容。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今年,在第一部分的“积累与运用”中,加入了“考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是分值与去年一样,仍然保持在12分。

新题型早知道

△积累与运用:

1、在这部分的“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中,题目的呈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答案写在句尾,变为答案出现在句中,需要根据空格的前后语境才可答出。

2、在古诗文理解填空题中,由原来的题干提示语较为明显,变为提示笼统、情境设置古今差距很大。诗文之间进行“”的题多了起来。难度较比去年有了明显提高。一改往日学生答题凭靠机械记忆、生硬对号的被动状况,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积累要形成立体网络式结构,要学会将古诗文灵活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

3、对于名著的考查,由原来的写出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到在讲述书中一个故事,评价书中一个人物。相比今年的考查形式,则显得机械化、平面化。今年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纬度。变化更大的是,题型由原来的语境提示变为现在的冠之以灵活的口语情境。

4、今年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查,还是一个崭新领域,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与研究。主要考查了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不难看出是完全按照课程标准来命题的。

△阅读

1、文言文阅读

今年不但增加了为文章某段落写一段评论性的文字的题型,还在最后一道阅读中,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从文本中求证、质疑,敢于运用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甚至批判性思维向权威挑战。

2、现代文阅读

考题从选材上地注重了人文性因素,在每一个阅读文章的最后一道命题中,均加入了联系课文内容,谈自己感受的要求。

△写作

一改去年比较单一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训练。今年的作文题例从命题、半命题、材料加半命题到材料和话题,由浅入深按层级对学生作文进行训练。审题难度大大降低,从真正意义上符合了“考试要求”中“不设审题障碍,淡化问题要求”的承诺。

最为重要的是今年作文的选材在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方面做了努力。具体体现在:为学生设计的作文题目或者提供的素材,都有利于他们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有利于他们找到感情的共鸣;有利于他们表达出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新策略

面对新形势,针对以上的比较、分析,当务之急,我们该迅速调整复习方案,拿出新措施,马上见行动。

(一)古诗文的复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一课就将这课的所有知识点总结下来,并形成体系。将要求背诵的篇目和内容牢记下来,当时消化,不留后账。尽力用一条知识链将初中阶段的内容串联起来,融会贯通。要学会思考,变被动的生硬、机械记忆,为主动的积累、运用,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将古诗文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二)名著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除了要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外,还要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不要死读书、不要为考试而机械地读书。

(三)将语文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随时留心身边感人的事迹,观察、聆听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把它讲出来、并能和同学、伙伴一道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生活因为有语文的介入而更加多姿多彩。

(四)阅读复习别深陷题海。

(五)作文训练

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出个性,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写文章时应注意:并非题目越大立意就越深刻,这样反而无从下笔或写得空洞虚乏。如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题目越实在,越贴近生活,也就越便于下笔。

3、尽量克服“学生腔”。在文章中自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恰如其分地运用学过的有关词语和有关知识。

4、在复习时要注意各种不同形式的命题都要进行练习。在广泛练习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来写,就不会感到有审题障碍,有利于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5、平时就要注意训练自己写作的基本功;卷面的书写和字迹都要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备考锦囊:理清脉络决胜中考语文

出场教师:孙玲石家庄市42中

采写: 许静

初中语文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共有六册书36个单元169课。包括现代文125课,文言文36课42篇,课内古诗8课30首,名著导读18部,36个综合性学习,随文、补白或附录里的汉语知识以及其他阅读写作内容。此外,课外古诗60首中也有很多课程标准规定的篇目。

中考语文的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复习的第一阶段是整体复习阶段。大约要用八周左右的时间。按照“知识点梳理一一重难点强调一一一练习题巩固一一一做错题强化”的步骤进行,采用文言文与现代文穿插、阅读与写作穿插、识记与理解穿插、知识与能力穿插的方法进行复习,从而提高语文复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需要强调的是,今年是石家庄使用课程标准版课本的第一年,要注意课程标准版课本与大纲版课本不同的地方。比如,课程标准版语文书打破了过去一贯按文体编排单元的教材编写方式,阅读单元按专题兼顾文体进行编排,复习中要明确教材涉及到的各单元专题,阅读写作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六册书涉及到的专题

七上(七年级上半年):人生、自然、科学、亲情、想像

七下: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八上:战争、普通人、建筑园林、科学精神

八下:人生轨迹、心灵之声、民风民俗、人与自然

九上:自然之音、思想风采、少年生活、读书求知

九下:土地情思、人物画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

还有,综合性学习部分也需要关注。因为综合性学习最为鲜明地代表了这套教材的特色。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与阅读专题相联系,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依托,写作和口语交际贯穿始终,密切联系当前现实,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培养了语文能力。

六册书涉及到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七上:①这就是我②漫游语文世界③感受自然④探索月球奥秘⑤我爱我家⑥追寻人类起源

七下:①成长的烦恼②黄河,母亲河③我也追“星”④戏曲大舞台⑤漫话探险⑥马的世界

八上: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②博大的爱③说不尽的桥④走上科学辩论台⑤莲文化的魅力⑥怎样搜集资料

八下:①献给母亲的歌②寻觅春天的踪迹③科海泛舟④到民间采风去⑤古诗苑漫步⑥背起行囊走四方

九上:①雨的诉说②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③青春随想④好读书,读好书⑤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九下:①脚踏一方土②走进小说天地③关注我们的社区④乘着音乐的翅膀⑤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⑥岁月如歌一一一我的初中生活

2005年不少省市中考出题涉及到综合性学习、教材阅读专题。

二、第二阶段复习要强化重点。大约用六周的时间,按照“相关知识整合一一一相关练习强化一一一相关错题点评”的步骤进行,明确河北中考语文120分的分值分配,多做几套中考模拟题,多点评几种题型,多总结答题技巧,多见识中考范文,对培养学生的中考得分意识很有帮助。

三、第三阶段为自由复习时间。大约有两周时间。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学习的特点,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主次地把自己的笔记、试卷、改错本进行整理反思,每天做点中等题、写一篇小文章培养手感和良好心理,为决胜中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