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古代诗文的学习和复习,应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课文为抓手,以中考试题为参考,注重积累和迁移。
  背诵古代名篇、名段、名句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四年的背诵总量在1000字左右”。
  中考上海卷古代诗文部分共30分,其中默写一般占8分。题型主要有两种:⑴识记性填空题;⑵理解性填空题。
  识记性填空题一般给上句要求续下句,或给下句要求填上句。如2004年中考第1题“_________,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第2题“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理解性填空题一般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填出有关内容。如2004年中考第4题A组“《书湖阴先生壁》中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理解性填空题,虽然是默写的形式,但它只提示默写课文的篇名和默写语句的内容,因此,还需要很好地理解课文。即便是识记性填空题,也不是机械记忆,它的前提是对内容的正确理解。因此,必须要把背诵和理解结合起来。
  在初中学过的文言诗文中,有些可称为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对这类佳作必须将全文全诗或要求背诵的部分熟记于心。
  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中考上海卷古代诗文部分中,文学常识一般占2分。
  如2004年试题“(《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_(人名)”(清袁枚)。
  初三第二学期学习古诗文,要梳理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不妨依据时代的顺序,进行整理。如二期课改新教材中,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诸子散文有《论语八则》《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公输》(《墨子》)《坎井之蛙》《庄子钓鱼濮水》(《庄子》)《两小儿辩日》(《列子》)《天时不如地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荀子》)《〈吕氏春秋〉两则》等;汉朝散文有司马迁《史记》中的《陈涉世家》《周亚夫军细柳》;魏晋散文有诸葛亮的《诫子书》《出师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南北朝散文有范晔的《候风地动仪》,刘义庆的《王子猷雪夜访戴》,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颜之推的《勉学》……先秦诗歌没有收进教材,汉朝有乐府诗《长歌行》,魏晋有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南北朝有乐府诗《敕勒歌》……
  使用S版、H版教材的同学,也应根据所学的教材进行整理。应该了解这些古代名著的作者、朝代、流派、体裁、主要内容的一般知识。
  积累文言词语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能理解古诗文中词句的含义,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四年的实词积累量达到150个左右;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或作用”。
  中考上海卷古代诗文部分中,文言词语一般课内占4分,课外占4分。
  如2004年中考卷第5-8题,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亲贤臣,远小人(疏远);(2)其两膝相比者(靠近);(3)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4)尔辈不能究物理(研究)。
  要想具有借助注解与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关键是要积累一定数量文言词,所以应该重视对文言词的基本含义的了解和积累。
  (1)注意古今异义词的积累,防止用今义来解释古义如“其两膝相比者”的“比”是“靠近”的意思,用的是古义。
  (2)注意一词多义的积累如“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的“究”,都是多义词,应掌握其多个常见义项。
  (3)注意古汉语中两个单音词常与现代汉语中一个双音词同形,不要误以为一个双音词如《登泰山记》“半山居雾若带然”中的“山居”是两个词的邂逅相遇,千万别当成是一个词。
  (4)注意“通假字”的积累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不说”,“说”同“悦”
  (5)还应重视词类活用的现象如《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远”,是形容词作动词,应解释为“疏远”。要留心积累。
  (6)常见虚词“之”“其”“而”“以”“于”“为”等要掌握
  理解文言句子、句式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
  中考上海卷古代诗文部分中,文言句子的解释一般课内占4分,课外占4分。
  2004年中考第9题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我小时候喜欢书,但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
  中考对文言句子的考查要求是“解释”,而不是“翻译”,即在文言句子的理解上不求字字落实,只求理解句子的意思;但也不同于“说大意”,对直接影响句子意思的关键词必须落实。理解句子的意思,关键是句子中的关键词,因此,要重视积累文言词。当然,掌握一些文言句式的知识(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也是必要的。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欣赏古诗词的意境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的内容”,“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中考上海卷古代诗文部分,理解文章文意的题目,一般课内占2分、课外占2分;古诗词欣赏在理解性默写中体现。
  如2004年中考语文卷第10题“《黄生借书说》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___________的观点”(书非借不能读)。
  学习古诗文重在理解诗文内容和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学习中,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关键句,正确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层意,弄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课文的主旨。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鉴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不应该把字词句的理解和文意的理解割裂开来,二者应该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阅读课外文言诗文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
  2003年,中考上海卷中出现了课外文言文段,占8分;2004年课外文言文段占10分:其中词语4分、句子4分、文意2分。命题的原则是:选文浅显易懂,注重课内知识与能力的迁移。2003年选文《楚人学舟》仅78个字,2004年选文《北人食菱》也只有84个字,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考点仍然是课内知识,以及建立在课内学习基础上的文言阅读能力。
  《北人食菱》,所有试题解题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都能在课文中找到依据。第12题⑴“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列出4个选项供选择,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这些选项分别出自课文《曹刿论战》《捕蛇者说》《桃花源记》《捕蛇者说》;⑵“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这些选项分别出自课文《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小石潭记》《黄生借书说》。第14题,“阅读,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要求提出看法,表述完整)。这样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经常提出来讨论的。
  课外文言文的考查是以课内文言文阅读为基础的,它是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延伸和扩展,是课内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我们要把课本上的文言文读熟、读懂,最好能达到看到一个文言实词就能想起在哪篇文章接触过的程度。与此同时,选取一些浅显的课外文言百字短文作训练。选文篇目宜短忌长,内容宜浅忌深。如《初中文言文读本》,可作为训练材料,每周选几篇,读读、想想、练练。这样,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