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正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要点:立足课内重视积累

  上海市语文中考从2003年起增加了文言文课外语段的考查,分值从2003年的8分至2006年的12分,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占卷面文言文阅读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少同学反映,课外文言文浩茫若大海,如何复习常常让他们头痛。我认为必须要认真扎实地学好课内文言文,其次是尽量做到平时常读课外文言短文,每天一个短篇。

  另外,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复习重点。4年来,课外文言短文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是解释实词、解释文中重要句子和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实词的解释是课内至课外的迁移。如2003年的“其始折旋疾徐(慢)”加点字“徐”与《核舟记》里的“清风徐来”的“徐”意思一样。“乃四顾胆落(看)”与《狼》中“顾野有麦场”意思相仿;又如下面例句中的加点字的解释在所学课文中都出现过:2004年的“席上食菱(吃)”、“欲以去热也(除去)”,2005年的“徙衽以从阴(移动)”、“其阴逾去(离开)”,2006年的“使秦西巴持归烹之(命令派遣)”、“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停止,过了)”等。但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全篇疏通,词的把握才准确,所以平时复习,还要加强对全文句子的解释。这样,全文的内容也了然于心,文章的中心也易于把握。

  全文解释的把握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统览全文,掌握大意

  -其次直译为主

  如对“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的解释在理解每个字的词义的基础上作这样的解释: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直译可借用组词的方法解释。如解释“椎鼓径进”中“径”解释“径直”,“进”解释“前进”。

  -第三,人名、地名、专有名不解释

  如“秦西巴”、“南阳”、“菱”等。

  -第四,注意特殊句式

  如省略句,应根据文章前后联系补足省略部分。如“遂以为尽操舟之术”句省略了主语,应解释为“楚人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还如判断句,应根据判断句的特点,解释时不可漏写判断词“是”。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应解释为“陈胜是阳城人”。另外注意倒装句、被动句等。如“惟读书为务”“惟命是听”,“今子欲安之”、“书生感其义”、“异哉,人之颈也”、“甚矣,汝之不惠”等。

  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要善于提取文章重要信息,把握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如“秦西巴纵麑”片断中,短文题目暗示我们将重点关注秦巴西,的情感观点在“弗忍”、“取以为子傅”、“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已经有体现了。把握准确,回答“启示”类的题目不难了。

  最后,要善于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开放题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思维灵活起来。

  近年来每年中考的题目类型设计略有不同。如“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平时训练注意灵活多角度提问,如对待人物的态度、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用一个成语或谚语概括短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等等。

  日积月累多读文言文,不仅能让你充满信心应对中考,还必然会增加你的文化积淀,提高思想修养。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