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

  1、前后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1:我基本上把不良的学习习惯完全改过来了。(既然“基本”,又怎么能“完全”呢?)

  例2: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日前”即“前几天”,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表示正在进行之中,二者在时间上相互冲突)

  例3: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

  2、照应不周

  主要指三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

  例2: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

  例3: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了原野和山谷。(“水库和运河”与“原野和山谷”这两个并列短语分别充当主语和宾语,实际情况应是“水库布满山谷”“运河布满原野”,而例句中二者对应关系不当)

  例4: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指的是“孩子”而非“父母”)

  3、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句子主客倒置了。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

  例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应是“我国人民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四)多次否定失当

  1、是否用否定词判断不当

  例1:试问那些买官的人民“公仆”们,你们买官的钱有多少是老百姓的血汗呢?(应为“有多少不是”)

  例2:我和一些傣族演员觉得,这种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非用手抓着吃才过瘾,要不然就吃不出独特的傣族风味。(“非”应和“不”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将“才”改为“不”)

  2、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例1: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

  例2: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语气相当一次否定,语意恰好相反)

  例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

  3、“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1: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例2: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XX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改为“再次”)

  例3: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与“不”构成双重否定,不当)

  (五)分句间关系不当

  1、强加因果关系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1: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例2:我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根据“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就推断“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理由不充足,不能让人信服。)

  例3:这位老先生是研究历史的,因此,他的女儿也是位历史教师。(二者无因果关系,应是并列关系)

  2、复句关系不当

  例1: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递进关系不当,应为“我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

  例2: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句子没有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应用不当,可去掉)

  例3:只要同心协力,就能把事情办好。(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应用“只有,才”)

上一页  1 2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