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正文
  “世外桃源”一词早已成为人们天上人间理想境界的代名词,存活在悠悠历史和欣欣现实之中,不过这种理想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是不可实现的。那么这个词是从何产生的呢?为什么表示一种空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追随陶渊明进入这“世外桃源”,看看这里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一、夯实基础,把握内容

  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一些难词难句的把握是理解、分析课文内容的关键,因此我们首先理清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主要弄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古今异义的词语

  (1)芳草鲜美 (2)阡陌交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无论魏晋

  (二)一词多义

  (1)便舍船 屋舍俨然

  (2)寻向所志 寻病终

  (3)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4)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5)便得一山既出,得其船

  (6)归纳出文中“之”、“其”的用法

  (三)义同词异

  (1) 表示“沿着”词语:“缘”、“扶”

  (2) 表示“邀请”词语:“要”、“延”

  (3) 表示“都”词语:“并”、“咸”、“皆”等

  (四)在句子的理解上,我们在翻译时注意把文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如,(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二、扣住线索,理清脉络

  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故事情节依次为: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运用虚构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文章开头写的溪林、桃林、落花、高山、洞口,十分幽静、美好,它隔断了现实社会喧嚣污秽的生活,为桃源的隐蔽作了过渡性描写。在进入桃花源后,的描写极有层次:先写田园风光,广阔的田地,整齐的房屋,纵横的田间小道,美好的池塘,碧绿的桑竹;然后写桃花源中人们的衣着、生产劳动、精神面貌,这里采用了由远及近,由景及人的顺序。结尾初写了渔人出山以后的事,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在安排情节时又有一定的曲折,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课文的1、2两段。先是“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接着是“林近水源,便得一山”;最后是“初极狭,才通人……豁然开朗”,这种跌宕起伏的笔触,使读者的感情不由自主地随之骤变,或是“喜”,或又是“疑”;或是“惊”,或又是“迷”。由此可以看出情节的曲折不但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产生征服人们心灵的艺术力量。

  三、提炼语言,描绘画面

语言朴素自然、精练准确,运用白描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朴素自然的语言一方面表现了世外桃源的安宁和乐,如“鸡犬相闻”、“往来种作”、“怡然自乐”等;另一方面表现出桃源人淳朴的品性,如“便要还家”、“咸来问讯”、“皆出酒食”等。

  精练准确的用词是课文的又一特色。如“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只用了22个字,就写尽桃林春色的优美。又如写桃源中人来此避乱,“自云……间隔”,只用了27个字。再如,写渔人向太守禀报桃花源内的情况,只用“说如此”一句就把一切见闻概括尽了。

  作品既有浓烈的浪漫虚幻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力量。对于所描绘的社会,在学习时我们要仔细想想该如何评价它?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