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立意好坏关系着文章的成败,立意的设定并非一件非常难的事,只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就可以很容易做好立意。立意原则有两条:合理、深刻。

  一、合理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就是通常说的立意要准,不跑题。以话题作文为例,合理一般说来应从以下两点思考。

把握好话题材料中的暗示

  话题作文的立意选择非常宽泛,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备受学生青睐;然而话题作文并非没有限制,出题人在所给话题材料中总安排一些暗示,以免信马由缰,不着边际。

  [例题]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葱茏,充满了无限生机。迎着“不寒的杨柳风”,凝望着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倾听着淙淙的三月桃花水,感受着春意融融,畅想着春光永驻,春天总是与美好连在一起的。

  请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是河南洛阳市2003年二模的作文题。有些学生谈到今年春天爆发的美伊战争,批判美政府的霸权主义;有的谈到近几年在北方春天肆虐的沙尘暴,提出环境保护。其实这些同学没有把握住话题中的暗示,整个话题中无一处不体现着春天的美好,而且话题结尾还着重指出“春天总是与美好连在一起的”,同学们没有注意到这些暗示,所以写了以上那些不美的内容,使立意偏颇。

  2. 确保立意与话题材料的内在联系

  立意必须是在话题材料上的自然引申,必须保证相互间紧密的内在联系,否则立意再好,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同学们对话题材料有深入的分析,选准立意。

  [例题]

  21世纪是知识和人才的世纪,知识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一个备受世人关注的话题。教育促进了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又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成为时代的潮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文化的交流,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不断出现,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逐渐为国人接受。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它是现实合乎规律的延伸和发展。

  请以“未来的教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分析]审题时要理出话题的中心即“未来教育”,同时话题围绕“当今教育”谈了两个内容,一是“科技进步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成为时代的潮流”;二是“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不断出现。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话题针对“未来教育”指出,它是现实合乎规律的延伸和发展。可见围绕未来教育的命题,只要符合现实的发展规律,就不会偏颇和跑题。

  二、深刻

  避免平庸,力争深刻有力是每个学生在立意方面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加工、挖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用联想法深化主题

  高明的,通过联想开掘主题,表达强烈感情。例如《包身工》一文中,在记叙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后,写道:“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的事了。和乌鸦很相似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的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上轻轻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这里通过联想船户养墨鸭,说明包身工就像墨鸭一样,甚至还不如墨鸭,加深了人们对包身工的同情,也更激起了人们对资本家的憎恶。

  同时文章结尾又做了如下联想:“黑夜,静寂得像死一样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曾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些联想一方面正告了那些恣意压榨和虐待劳动人民的剥削者,另一方面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激愤之情,从而深化了主题。

  再有杨朔的《荔枝蜜》,在结尾时对可爱的小精灵表达了无限的爱意,接着却笔锋一转,把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喻为酿蜜,由赞美蜜蜂转到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从而完成了立意的升华。

  2. 透过现象看本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林林总总的话题材料,立意的高低关键在于谁能由平凡小事看到大道理,谁能由司空见惯的生活揭示出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大主题,谁能看得深,谁就能看到本质。

  例如,许多话题材料总是涉及近年挖出的腐败高官,如陈希同、成克杰等,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此类话题有不少学生仅停留在个人意志薄弱,晚节不保的分析上;有的学生则将重点放到了官本位制度的分析,呼唤改革干部任用制度,两相比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这就可以说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有一篇文章叫《黄土》,内容是悼念自己在农村的老父亲。像一般的悼念文章一样,回顾了父亲年轻时的苦难艰辛,一生的节俭贫穷,表现了自己无限的哀思与留恋,然而结尾处却笔锋一转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过,他活了77岁,已很不容易了;而我们周围能活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些时间的最为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将文章中心落到了“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让普天下老人安享晚年”这一具有强烈现实性的主题上,使文章主旨顿时增色。

  改革开放之初,有一篇小小说非常有名,叫《习惯》。讲的是刚由科长升上来的王局长,仍然保持着他的老习惯,即吃完饭,往沙发上一躺,悠然自得地抽烟,这时敲门声响过,进来了原先的科员老李,手中拎着两条香烟,想求局长开后门办点事,局长百般谢绝后,做了一个决定,马上戒烟。这里通过一个小官员的一件小事,提示了当时业已出现苗头的以权谋私、官场腐败这一现实问题,其深刻的主旨,让人拍案叫绝。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