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我国唐代有个文学家、书法家,名叫张旭,诗赋颇有造诣,更善于书法,人称“草圣”。可是,他从不满足。有一次,他听说一位公孙大娘表演剑术,甚是高超,便欣然前往观赏。只见公孙大娘舞动双臂,扭转腰肢,双剑犹如两条玉龙,上下盘旋,寒光耀眼。“草圣”拍手叫绝。他回到住所,便根据公孙大娘的舞姿,改进书法,使自己的草书刚中含柔,柔中见刚。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艺术都是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书法可以受物件的启发,写文章不也可以受生活的启发吗?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从生活中吸收借鉴一些技巧,也是完全可以的。比如我们听到救护车发出“呜哇呜哇”的声音就会主动让路,听到水龙头“哗啦哗啦”流淌的声音,就会关龙头。这是因为重复的响声有警觉作用。于是我们便能得到启发,若在文章中使用这种手法,不断地重复某样东西,不也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自己所要表达的重点了吗?显出重复美。再如,水果店里的水果架后面往往装着大镜子,把架上的水果都映照了出来,使人觉得水果架上堆着好多好多水果,产生有挑选余地的虚幻,吸引顾客。这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启发,我们可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用有限来展示无限,使背景更宽广,文章更深刻,显出虚实美。又如一幅画,如果整个画面都画满了,反而不好看,这就启发我们写文章也要有疏有间,读起来才有味,显出空白美。这种从生活原本中感悟出写作技巧的方法,也是平时人们常说的灵感。

  当然,除了从生活原本中吸收借鉴以外,的还可以从前人的文章中学习借鉴,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但是这样的借鉴和学习不能生搬硬套,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变为自己的东西,否则的话,不但写不出好文章,反而会弄巧成拙。

  听说有这么一则笑话:从前有位老夫子,是个教书先生,村上有什么事都去请教他。而他呢,每每就拿出书本来解决问题。有一次,村里有个人死了岳父,请他代写一篇祭文。这位老夫子便找出《祭文大全》,从中抄了一篇给那人。那人一看,脸都气白了:“我死了岳父,你看看,你写了篇祭岳母文给我干什么呀!你怎么咒我岳母死哩!”谁知那个老夫子火气比对方还要大,他用手指头戳着书本说:“你懂什么,这本本上明明写得清楚明白,哪里会错,这一定是你家里死错了人。”

  生活中像这样的本本先生也并不少见,比如有位同学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积累了不少资料。他在剪贴本上剪贴了一篇描写萧瑟的秋景的散文段落。后来遇到老师布置一篇以“秋景”为话题的自命题作文,他忙把自己搜集到的这段文字欣然地抄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结果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加了这么一句评语:“你究竟是写宜人的秋景呢,还是写恼人的秋色?”看看,这不就有了“本本先生”的味儿了吗?

  感悟生活原本与学习人家的东西都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也让我们从反面体会出:写作出于原本,活于原本,只能学习借鉴,不能生搬照抄!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