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写作技巧:中考议论文构思的基本套路(1)

  为了应考,不论那种文体的写作,都要着眼于考前训练。议论文尤须如此。

为了在考场上快速地高质量地写出议论文,在考前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就以下五个大类的写作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

  ①论一般性的举例子、说道理的议论,通常表现为命题式或半命题式的立论。

  ②议就事、就人、就物、就现象等等内容发出议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事一议。

  ③析就事情、就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看法,在很多时候可用于“写信”、“谈心”之类的议论文。

  ④感读后、观后、听后有什么直觉,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深思,一一表达出来,写成读后感之类的文章。

  ⑤评对书、文、歌、剧、人、事、物、言论……的条分缕析的看法都在此列。初中生写的,常常是一些小评论。

  2.还有两类的内容,可以略作复习,以防在考场上碰到这方面的难题。

  ①辩运用辩证的观点,谈论正反、是非、肯否、甘苦、荣辱等等内容,对其中的一方得出肯定的看法。

  ②驳针对谬论、针对误论、针对丑恶的现象发表看法,进行反驳,进行批评,确立自己的看法。

  下面重点介绍前面五类议论文的构思写作基本套路。

  (一)论

  论,就是立论,用最为通俗的话讲,就是“观点+例子+论述”。它重在“立”,重在明确地在别人面前“树立”起一个鲜明的观点。

  要写好立论性的议论文,必须把握住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立好论点

  论点确立得是否准确鲜明,关系到“立论”文章的大局。所以论点一要正确,切忌主观片面;二要鲜明,不含糊其辞;三要有的放矢,不能笼统空泛。论点的位置,要根据论说过程的安排而确定。有时,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有时,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有时,在末尾归纳中心论点。中考议论文,应主要掌握在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2.用好论据

  论点靠论据来证明。一个论点,只有在被充分的论据证明了的时候,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才能有说服力,因此,人们把证明论点的材料叫做论据。论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事实,一种是道理。在选择使用论据的时候应注意:第一、论据和论点要一致;第二、论据要确凿有力;第三、论据要新鲜;第四、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要结合起来使用。

  3.写好论证

  用论据来证明论点,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一定的方法”就是论证,论证就是解决“论据怎样证明论点”的问题的,它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事实论证与理论论证。论证的几种基本结构是

  ①证明式。即提出论点之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这种论证结构,符合人们说理的习惯,是最为基础的论述结构。

  ②归纳式。即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述分论点的基础上先分说,后总结,归纳出总论点。这种论证结构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是符合思维活动的规律的。③排列式。即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排列出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这种论证结构,条分缕析,严密周详,便于把道理说清楚。④递进式。即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把道理阐述得深刻完整。⑤对照式。即提出中心论点以后,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从正反两面说理,形成强烈对比,使是非曲直对照分明。在以上内容中,作为初中生的认识水平来讲,在中考作文中要掌握运用事例进行“证明式”作文的写法。

  每位同学都应掌握好如下运用事例的技巧集中用例

  用三、五个例证同时证明一个观点,显现出议论的力度和气势一方面表达出论点的正确和鲜明,一方面给读者以力量的感染。如《理想的阶梯》各个并的段落都使用此法进行铺展,用例极为丰富。仅以第四自然段来讲,为了阐释“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个观点,文中列举了富兰克林的名言,以及文艺家鲁迅先生、巴尔扎克和科学家爱迪生的生动事例,赞扬他们事业的血汗的结晶,“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

  集中用例要注意三点。第一,例证要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第二,叙例要简洁,要扣住论点使用例证材料;第三,举例之后还要“分析”,不能仅仅摆出几个例子就算完事。

  2.并列用例

  用几个不同侧面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支撑中心论点,有时候是直接支撑,有时候是先形成分论点,然后再支撑中心论点。用此法结构文章,可以显现出思维的严谨和思路的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如《谈骨气》一文,围绕“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分别举出文天祥、黔敖、闻一多三个例证,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侧面,从所处的时代不同、身分地位不同、所作所为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我们民族自上而下、从古到今、各行各业有着无数有骨气的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并列用例,除了注意用例的多角度和叙述中穿插“分析”之外,还要注意例与例之间的连接或过渡,使之浑然成为一体。

  3.对举用例

  将正反相对、是非分明、矛盾对立、好坏有别的例证同时举出,形成对照、比较,以增加议论的深刻性、感染力。如《纪念白求恩》中先举出白求恩同志“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以身殉职”的事例,再指出革命队伍中“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自私自利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要和必要。

  运用“对举用例”之法,注意用例的个数不必拘泥,有时可用多个“误例”对一个“正例”以烘托“正例”的突出;有时可多个“正例”对一个“误例”,以利于引申、阐发。

  以上三种用例套路,有时也与“单个用例”相配合。单个用例使用灵活,可出现在议论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但主要用法有三种。一是为了“引”,即用在文章开头,引出议论;二是为了“结”,用在文章的结尾,以便引申阐发,进行结尾;三是为了“析”,用在段中,以供展开分析和议论。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