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正文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一个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肯定地说,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语文教材入选课文的篇目多,课时又有限,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课时都很紧张,哪里有时间去进行思维训练呢?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有必要的。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并不是在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之后,另外添加的教学内容,而是在进行读、写、听、说训练的时候,就已经融进了思维训练,这就是所谓的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之中。通俗地说,思维训练并不是撇开课本另搞一套,而是在指导学生读、写、听、说的时候,教给学生应该想些什么和怎么去想。这样,不仅进行了思维训练,而且也会把读、写、听、说训练搞得更好。既如此,何乐而不为?

  尽管对思维训练的认识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然而实际情况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思维训练。所不同的是,有的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的是无意识进行的。这样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解人物的诸方面思想品质,领会事件的种种性质等,这就是把阅读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一一认识其本质属性,即思维过程中的分析。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总结段落大意,总结人物的性格,总结事件的总体性质等,这就是把阅读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分别的本质属性合成一个整体,即思维过程中的综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课文叙写的人物、事件等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这就是从具体事实中概括一般原理,即思维形式中的归纳。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去理解语言现象,这就是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的结论,即思维形式中的演绎。上述种种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极为普遍。由此看来,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几乎人人在做,天天在做,并不神秘。问题是,此类教学活动有意识去做和无意识地进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具有进行思维训练的意识,在课堂上进行此类活动时,有意识地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传授一点儿思维方面的知识,传授一些思维的方法,那么其教学效果比不这样做绝不相同。由此不难看出,作为语文教师,具有或增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良好的品质。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思维发达起来。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怎样进行思维训练呢?那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从不同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去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