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正文

从《登高》看杜甫“沉郁顿挫,悲壮雄浑的诗风

  卡十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练。“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了严谨的创作态度。其诗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的诗歌广泛借鉴,兼收并蓄,富有独创,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其最显著特色。

  《登高》是一七言律诗: 首联、颔联侧重于写景:颈联、尾联侧重于抒情,集中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首联平列风、天、猿、渚、沙、鸟等六个物象,而用急、高、哀、清、白、飞来形容,把秋天景物的凄凉气氛铺陈得卜分浓郁。特别是用一个“哀”字,点出巫峡猿啼的凄惨,恰到好处地融化了当地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荆州记》),把眼前的秋景写得更具体、更凄凉。“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让诗句的种种意象顿时有了浓烈的伤感色彩。首联侧重于写特定环境:诗人登高时眼前所见、耳边所闻的具体实景,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颔联则从更大处落笔,侧重写诗人眼前恍如所见的、耳边仿佛听到的整体景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无边”二字展开了“落木萧萧下”的画面,以“不尽”二字展开了“长江滚滚来”的画面,把秋景描写得既肃穆肃杀又空旷深远。“无边”“不尽”二语不仅写出了秋天气象万千的典型特征,更能看出诗人此时心情的激荡不已:落叶飘零,一年将尽,韶光易逝,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了。诗人不禁要“怅望千秋一洒泪”,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痛。这从以景抒情的角度来看,是为后两联抒发感情作铺垫。前两联写景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两联诗句一气贯注,全诗开头“风急”二字最紧要,因为“风急”而“猿啸哀”“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二是两联诗句抑扬顿挫,首联写近景,颔联则写远景,而“无边”一句为仰视,“不尽”一句为俯视,这样一远一近、一上一下,层次分明,起伏“顿挫”。

  后两联以前两联描写的秋景为背景,着重抒发忧愤深广的情感。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显示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范例。两句l4个字容量相当大,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称之为“一联八意”:“万里”,相距遥远,漂泊万里,一层;“悲秋”,深秋萧瑟,时序凄惨,二层;“作客”,寄旅他乡,客居异地,三层;“常作客”,羁旅长久,无可奈何,四层;“百年”,年岁

已暮,力不从心,五层;“多病”,身衰病疾,处境艰难,六层;“登台”,遥望故乡,倍思亲人,七层:“独登台”,无一亲朋,孤苦伶仃,八层÷一联八层,句句深入,层层剥笋,既有为自然之秋而悲,更有为人生之秋而悲,可见此时此地杜甫的忧愤之深一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将颈联悲秋之情的容量增大了,也更深沉、其中“艰难”二字,指出时世艰难,社会动荡:“苦恨”二字,形容诗人百感交加,恨到极点、、“艰难苦恨”兼指社会和个人,在诗人摇落悲秋的情感巾溶人了广阔的社会内容。而“潦倒新停浊酒杯”,则将杜甫的“艰难苦恨”之情写得更加具体,一个多愁多病、忧愤深广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总而言之,《登高》一诗抒发了诗人忧愤的感情,集中体现了杜诗沉郁的特点,具有一种悲壮雄浑之美;全诗四联八句统统对仗,顿挫、铿锵,回环曲折,显出了一唱三叹的情韵之美。所以,明胡应麟《诗薮》称誉《登高》“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